山西电子科技学院校训的
山西电子科技学院的校训是“厚德博学,求实创新”,这八个字凝练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精神内核,既体现了对师生道德修养与学术追求的并重,也彰显了学校扎根实践、勇于开拓的办学特色。校训的提出与学校的历史发展密不可分:作为一所立足山西、服务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等院校,该校在长期办学中始终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校训的制定既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厚德”取自《周易》中“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又融合了现代教育对创新与实践的强调,反映了学校从行业需求出发的办学定位。校训的历史可追溯至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关键时期,其内容经过广泛讨论与专家论证,最终成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校训的文本解析与内涵
“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包含四个关键词,每个词均有深刻内涵:- 厚德:强调道德修养的根基性,要求师生以德立身、以德服人,体现了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博学:倡导广泛涉猎知识,兼具专业深度与跨学科视野,呼应电子信息领域技术交叉融合的特点。
- 求实:突出务实作风,引导学生扎根行业实践,避免脱离实际的空谈。
- 创新:紧扣时代脉搏,鼓励师生在技术研发与应用转化中突破常规,契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这一校训不仅是对个体的要求,更是学校整体文化的高度凝练,其内在逻辑层层递进:德行为先,学识为基,实践为径,创新为魂。
校训的历史渊源与演变
山西电子科技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成立的山西电子工业学校,当时以“严谨、勤奋、求精”为办学口号。2000年后,随着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初步提出“德能并重、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2019年,学校正式获批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应用型高校,校训的制定被提上日程。经过校内外专家研讨、师生意见征集,最终于2020年确定现校训,其过程体现了三个特点:- 继承性:保留了早期办学中对“德”与“能”的重视。
- 时代性:新增“创新”一词,回应国家对新工科人才的需求。
- 地域性:结合山西转型综改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布局,强调“求实”与地方经济结合。
校训与办学定位的契合
山西电子科技学院以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校训的四大维度与这一定位高度契合:- 在专业设置上,“博学”体现为“电子信息+行业应用”的课程体系,如物联网工程专业融入智能制造、能源等山西特色产业内容。
- 在实践教学上,“求实”表现为校企共建实验室、项目式教学等模式,学生需完成至少半年企业实训。
- 在科研导向中,“创新”聚焦于半导体材料、智能装备等领域的专利转化,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创新竞赛奖200余项。
校训不仅是口号,更渗透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例如,学校将“厚德”考核纳入学分体系,通过志愿服务、思政实践等课程量化评价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校训的载体与传播方式
为强化校训的引领作用,学校通过多维度载体使其可视化、场景化:- 物质层面:主校门广场的校训石、教学楼浮雕墙、电子屏滚动标语等,形成视觉浸润。
- 活动层面:每年举办“博学文化节”“创新工场”等品牌活动,以竞赛、讲座等形式深化校训理解。
- 制度层面:将校训精神融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生行为守则》等文件,明确奖惩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官网与招生宣传片均以校训为开篇,其英文翻译“Virtue, Knowledge, Truth, Innovation”亦成为国际交流中的文化名片。
校训对师生行为的实际影响
校训的践行成效可从师生案例中窥见一斑:- 教师层面:计算机系教授团队因攻克井下通信技术难题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体现“求实创新”;师德标兵李老师长期资助贫困生,诠释“厚德”内涵。
- 学生层面:2022届毕业生王某创办智能家居企业,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市场产品;学生社团“电子公益社”连续5年下乡维修电器,服务超3000人次。
根据校内调研,92%的师生认为校训“对自身行为具有指引作用”,其影响力已超越校园范畴。例如,校友捐赠设立的“博学奖学金”、校企联合成立的“创新孵化基金”,均以校训关键词命名。
校训文化的比较与特色
与同类院校相比,山西电子科技学院校训的独特性在于:- 应用型导向更鲜明:相较于综合性大学的“自由”“真理”等抽象表述,该校校训直接关联工程技术人才的职业素养。
- 区域服务意识更强:如“求实”侧重解决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技术痛点,与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形成差异化互补。
此外,校训的表述简洁有力,避免了过于冗长或生僻的用词,便于师生记忆与传播。这种“接地气”的特质,使其更容易融入日常教学与生活。
校训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在高等教育改革与产业升级背景下,校训的落实也面临新课题:- 数字化转型:如何将“创新”延伸至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兴领域,需调整课程与科研布局。
- 价值观多元化:在全球化语境下,需探索校训与国际工程教育标准的对接,如《华盛顿协议》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
校方近年来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设“工程伦理”课程等措施应对挑战,未来或可进一步将校训细化为可量化的能力指标,例如将“博学”具化为跨学科学分要求,“厚德”转化为社会责任实践时长等。
校训作为文化符号的深层意义
从文化符号学视角看,校训是学校精神的高度抽象化表达:- 对内凝聚共识:作为“精神图腾”,校训帮助不同背景的师生形成身份认同,尤其在合并组建的院校中尤为重要。
- 对外展示形象:校训是向社会传递办学特色的窗口,如家长常通过校训判断学校是否重视品德教育或技术应用。
更深层次上,校训反映了中国应用型高校在“立德”与“强技”之间的平衡智慧。山西电子科技学院通过这八字校训,既坚守了教育的根本使命,又回应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文章正文到此结束。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27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