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普通高校

天门职业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天门职院思政教育如何)

天门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 天门职业学院作为一所扎根地方的高职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开,注重将理论教育与实践育人相结合。近年来,学院通过构建“大思政”格局,整合课程资源、优化师资队伍、创新活动形式,形成了具有职教特色的思政教育体系。在课程建设上,学院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强化专业教学中的价值引领;在实践环节,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教育与社会服务活动。同时,学院重视网络思政阵地建设,利用新媒体平台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尽管在基层落实和针对性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但其整体工作体现了对高职学生思想成长的高度重视,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思想保障。 ---

一、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与顶层设计

天门职业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系统化设计为核心,从制度、组织、资源三方面发力:
  • 制度保障:学院党委将思政教育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 组织协同:成立由党委书记牵头的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工处、团委等部门力量,形成“党委领导、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模式。
  • 资源整合:专项拨款支持思政课程改革、实践基地建设及师资培训,确保经费投入占比不低于教学总预算的5%。

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双向融合

学院注重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 思政课程创新:采用“专题教学+案例研讨”模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工匠精神等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开发“天门红色故事”等本土化教学案例库。
  • 课程思政全覆盖:要求各专业挖掘思政元素,如机电专业突出“精益求精的职业伦理”,护理专业强化“生命至上的人文关怀”,并通过教学竞赛促进教师能力提升。
  • 评价改革:建立学生评教、同行互评、专家督导三维考核体系,将育人成效纳入教师职称评审指标。

三、实践育人体系的特色与成效

学院立足高职学生特点,构建“三位一体”实践育人平台:
  • 红色教育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天门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开展“重走红色之路”暑期社会实践,年均覆盖2000人次。
  • 志愿服务品牌:打造“职教义工”品牌,与社区、企业合作开展技能扶贫、敬老助残等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超1万小时。
  • 专业实践融合:在实训课程中嵌入职业操守教育,如建筑专业施工实训增设“安全生产责任”模块,强化知行合一。

四、师资队伍建设与能力提升

学院多措并举打造高素质思政工作队伍:
  • 引进与培养并重:近年招聘专职思政教师12名,其中博士占比30%,同时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级思政专题培训。
  • 辅导员专业化:实施“辅导员能力提升计划”,通过案例分析、心理辅导等专项培训,推动辅导员从“事务型”向“专家型”转变。
  • 校企协同育人:聘请劳模、技术能手担任校外思政导师,开设“工匠讲堂”系列讲座,分享职业成长经历。

五、网络思政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探索

针对“Z世代”学生特点,学院积极拓展思政教育新阵地:
  • 新媒体矩阵建设:运营“天门职院思政在线”微信公众号,推出“微党课”“青年说”等栏目,年阅读量突破10万次。
  • 文化活动品牌化:举办“职教文化节”“技能大师进校园”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景观设计。
  • 舆情管理与引导:建立“班级—院系—学校”三级信息反馈机制,定期开展网络素养教育,防范不良思潮渗透。

六、现存问题与未来优化方向

目前学院思政教育仍面临以下挑战:
  • 资源分配不均衡:部分专业课程思政转化力度不足,存在“硬融入”现象。
  • 学生参与度分层:低年级学生实践参与积极性显著高于高年级,需增强教育的连贯性。
  • 评价机制待完善:实践育人成果量化难度大,需建立更科学的动态评估模型。
未来将从三方面突破:深化校企协同开发思政资源包、搭建“学分银行”激励学生全程参与、引入大数据技术优化评价体系。 天门职业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制度化设计、多元化手段和本土化实践,逐步形成了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育人模式。其以学生为中心、以实效为导向的工作思路,为同类院校提供了有益借鉴。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深化,学院需进一步聚焦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思政创新,持续提升育人质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2916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