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
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作为一所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始终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学院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特点,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等多维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思政教育体系。在课程建设上,学院注重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在实践教育中,通过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认同感;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院通过举办主题讲座、党团活动等,营造了浓厚的思政育人氛围。总体来看,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基础上,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
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将其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学院构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涵盖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的思政课程体系,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 思政理论课程优化:学院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等必修课程,并注重教学内容与职业教育的结合,例如在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职业伦理等内容。
- 专业课程思政化:学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鼓励专业课教师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在工程技术类课程中强调创新精神,在管理类课程中强化诚信意识,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育人。
- 教学方式创新: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小组讨论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教育活动的特色与成效
学院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红色教育实践:组织学生前往革命老区、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 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乡村振兴等公益活动,培养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同时通过暑期“三下乡”等活动,让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
- 校企合作实践:部分专业与企业合作开展思政实践活动,如企业文化学习、职业素养培训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三、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通过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 主题教育活动:定期举办“青春心向党”“工匠精神进校园”等主题活动,通过讲座、辩论赛、文艺演出等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共青团的引领作用,通过党团日活动、青年大学习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集体荣誉感。
- 新媒体平台运用: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传播正能量,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模式。
四、师资队伍建设与思政教育质量保障
学院高度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教师培训与研修: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并鼓励教师参与思政教育研究,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 教学督导与评价:建立科学的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议等方式,确保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 校外专家资源整合:邀请党政干部、行业模范、优秀校友等走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与学生反馈
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明显提升。- 学生思想动态积极向上:通过思政课程的熏陶和实践活动的锻炼,学生普遍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职业素养显著提升:学生在实习和就业中展现出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 社会责任感增强: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精神。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29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