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普通高校

集宁师范学院有多少学生,师资力量如何(集宁师范学院师生规模)

集宁师范学院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一所重要的师范类本科院校,其办学规模和师资力量是衡量学校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根据现有信息,该校在校学生规模约为1万余人,涵盖本科、专科及继续教育等多个层次,生源以内蒙古及周边省份为主,同时逐步扩大对外省招生比例。在师资建设方面,学校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培养现有教师队伍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过硬的师资团队,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占比超过70%,并包括一定数量的教授、副教授和行业专家。学校注重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近年来在师范教育、民族文化和应用型学科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以下将从学生规模、师资结构、学科建设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一、集宁师范学院的学生规模与构成

集宁师范学院的在校生总数保持在1万至1.2万人之间,具体构成如下:

集	宁师范学院有多少学生,师资力量如何

  • 本科生:占比约60%-70%,是学校的主体学生群体,主要分布于教育学、文学、理学等传统优势学科。
  • 专科生:占比约20%-25%,集中于职业技能导向的专业,如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等。
  • 继续教育学生:包括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学员,占比约10%-15%,为地方在职人员提供学历提升机会。

学校生源以内蒙古自治区内为主,同时面向山西、河北等邻近省份招生,近年通过增加外省招生计划,逐步提升省外学生比例至15%左右。

二、师资队伍的结构与专业化水平

集宁师范学院的师资力量以专任教师为核心,辅以兼职教师和行业导师,具体特点如下:

  • 职称结构:高级职称教师(教授、副教授)占比约40%,中级职称占比50%,初级及以下职称占比10%。
  • 学历层次: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超过70%,其中博士或在读博士教师比例逐年提升。
  • 学科分布:师范类学科教师占比最高,约50%;应用型学科(如工学、管理学)教师占比30%;基础学科(如数学、思政)教师占比20%。

学校通过“内培外引”政策,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并鼓励教师参与国家级、自治区级科研项目,近年来在蒙古族文化研究、基础教育改革等领域形成特色成果。

三、学科建设与教学资源配套

学科建设是集宁师范学院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其重点布局包括:

  • 师范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小学教育等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
  • 特色学科:蒙古学、民族传统体育等专业依托地域文化优势,获自治区级重点支持。
  • 实践教学:建有微格教室、教育实习基地等设施,与地方中小学合作开展“协同育人”项目。

学校图书馆藏书量达百万册,拥有CNKI、万方等学术数据库,并为师生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科研支持服务。

四、学生培养与就业情况

集宁师范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采取多项措施提升学生竞争力:

  • 实践能力培养:通过顶岗实习、技能竞赛等途径强化学生实操能力,如师范生需完成不少于16周的教学实习。
  • 就业支持:年均举办校园招聘会30余场,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其中教育行业就业占比超50%。
  • 升学渠道:每年约10%的本科毕业生考入内蒙古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五、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果

学校科研工作紧扣地方需求,近年来取得以下进展:

  • 科研项目: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自治区级项目20余项,年均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0篇以上。
  • 社会服务: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乡村振兴文化帮扶”等项目,年服务人次超5000。
  • 学术交流:定期举办“阴山文化论坛”等学术活动,与蒙古国、俄罗斯高校建立合作。

六、基础设施建设与校园环境

集宁师范学院拥有泉山、白海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1000亩,硬件设施包括:

  • 教学设施:标准化教室、实验室、艺术楼等满足不同专业需求。
  • 生活配套:学生公寓实行4-6人间配置,食堂、体育馆、操场等设施完善。
  • 智慧校园: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和教务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

七、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尽管学校取得显著成就,但仍需应对以下挑战:

  • 高层次人才引进:受地域和经济条件限制,博士及学科带头人引进难度较大。
  • 学科竞争力:需进一步强化非师范类学科的产教融合,提升应用型专业影响力。
  • 资源整合:加强校企合作,争取更多科研经费和社会资源支持。

集	宁师范学院有多少学生,师资力量如何

未来,学校计划通过优化学科布局、深化国际合作、提升信息化水平等措施,向“区域性高水平师范院校”目标迈进。

文章正文结束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3150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