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学院校训及校长
辽宁科技学院作为一所扎根辽宁、服务区域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校训"明德笃学 践履创新"深刻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文化底蕴。"明德"强调品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笃学"倡导扎实学风与终身学习,"践履创新"则突显学校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三者共同构成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框架。这一校训不仅与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度契合,更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紧密相连。
现任校长李卫民教授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资深专家,其学术背景与行政管理经验为学校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他长期致力于产学研融合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这种学术积淀与学校"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的定位高度吻合。在治校方略上,他推动的"新工科建设""产教融合工程"等改革举措,显著提升了学校服务地方产业升级的能力,使学校在辽宁省应用型高校转型中展现出鲜明特色。
辽宁科技学院校训的深层解读
校训"明德笃学 践履创新"八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哲学,需要从三个维度进行系统阐释:
- 价值引领维度:"明德"源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要求师生以德立身,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学校通过"课程思政示范课""师德建设月"等载体,将道德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 学术追求维度:"笃学"体现治学态度,学校建立"教授博士论坛""晨曦读书计划"等机制,营造"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学术氛围。近三年学生考研率提升40%,印证了学风建设成效。
- 实践创新维度:学校构建"基础实验-专业实训-创新项目-产业实习"四阶实践体系,与本钢集团等企业共建12个现代产业学院,学生年获专利授权数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校训与办学特色的有机融合
辽宁科技学院将校训精神转化为具体的办学行为,形成三大特色亮点:
- "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要求专业教师每五年累计不少于一年的企业实践经历,目前"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8%,有效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
- OBE教育改革:以成果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例如机械专业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分解为18项可考核指标,相关经验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设立2000万元创投基金,建设8000平米的创客空间,近三年孵化学生创业项目57个,其中"智能矿山安全监测系统"项目获"互联网+"大赛全国银奖。
校长李卫民的治校理念与实践
李卫民校长自2018年任职以来,推动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其治校方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 战略定位方面:提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确立"立足辽宁、辐射东北、面向全国"的服务面向,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及12个专项子规划。
- 教学改革方面:主持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推动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建成省级一流专业15个,使专业对接产业匹配度提升至83%。
- 科研转型方面:重构科研评价体系,侧重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学校横向课题经费三年增长270%,与中科院金属所共建的"特种材料研发中心"解决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
- 开放办学方面:拓展与德国、韩国等高校的"2+2"合作项目,国际学生规模突破300人;牵头成立"辽宁冶金产业联盟",年均为企业输送技术人才600余名。
校长领导下的标志性发展成果
在李卫民校长带领下,学校实现多项突破性进展:
- 学科建设突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冶金工程、机械工程获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实现办学层次提升。
- 平台建设升级:获批国家发改委"新材料制备与成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科研设备总值达3.2亿元。
- 社会服务深化:组建20支"博士企业服务团",为凌源钢铁等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年创造经济效益超亿元,获评"辽宁省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突出贡献单位"。
- 文化品牌塑造:打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特色思政课程,建设2000平米的校史馆与产业技术馆,传承"自强不息、百炼成钢"的校园精神。
校训引领下的育人体系创新
学校建立"三全育人"新格局,将校训精神具象化为培养方案:
- 课程体系重构:开设"工程伦理""工匠精神"等特色课程,专业课程设置"道德与规范"教学模块,如在自动化专业融入"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伦理"内容。
- 实践平台拓展:投资1.5亿元建成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包含工业机器人、数字孪生等先进设备,年生均实践学时达320小时,超国家标准45%。
- 评价机制改革:实施"知识+能力+素质"多维评价,设立"明德奖学金""创新标兵"等专项荣誉,2022届毕业生中,兼具职业资格证与志愿服务经历的达76%。
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
面向2035远景目标,学校将持续深化校训内涵建设:
- 人才培养升级:探索"硕士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构建"专业集群-产业学院-行业联盟"协同育人机制,力争使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提升至90%以上。
- 师资队伍优化:实施"246"人才工程(引进20名学科带头人、培育40名教学名师、选拔60名青年英才),计划五年内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达到50%。
- 数字化转型战略:建设"智慧教育示范基地",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00项,打造"5G+工业互联网"教学场景,赋能新工科人才培养。
- 文化传承创新:筹建"东北工业文化研究院",编纂《辽宁工业技术发展史》,将红色基因、工匠精神融入通识教育体系。
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辽宁科技学院通过校训精神的时代化诠释与创造性转化,正逐步形成"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特色。李卫民校长带领的治理团队,以清晰的战略定力和务实的改革举措,推动学校在应用型大学建设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未来,随着校训内涵的持续深化与实践创新,学校有望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引擎和技术创新策源地,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更高质量的人才支撑与科技支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33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