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开设及特色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立足于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开设的专业涵盖教育类、文化艺术类、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以师范教育为主体、非师范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其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语文教育等师范类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注重实践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为赣南及周边地区输送了大量基础教育人才。此外,学校结合区域产业需求,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等新兴专业,凸显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在专业建设中,学校秉承“厚德尚能、博学笃行”的校训,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协同等模式,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形成了“师范底色、应用特色”的办学格局。师范教育类专业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师范教育类专业是其核心办学方向,主要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培养高素质教师。以下是代表性专业及其特色:- 小学教育:该专业是学校的骨干专业,注重全科教师培养,课程涵盖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并通过“见实习一体化”模式强化教学实践能力。
- 学前教育: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和合作幼儿园,重点培养幼儿教育与管理能力,课程包含艺术技能(如舞蹈、绘画)和幼儿发展理论。
- 语文教育:以汉语言文学为基础,强化古诗文诵读、写作训练和语文教学技能,毕业生多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或文化传播工作。
- 数学教育: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数学建模能力,注重与中小学课堂需求对接。
师范类专业的特色在于:
- 实施“双导师制”,由校内教师和一线中小学教师联合指导;
- 构建“三字一话”(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普通话)基本功训练体系;
- 通过教育见习、实习、研习“三习”环节提升职业适应力。
文化艺术类专业
为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学校开设了多个文化艺术类专业,注重传统与现代表达形式的融合:- 艺术设计:涵盖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依托赣南非遗资源(如客家剪纸)融入课程;
- 音乐表演:侧重声乐与器乐技能,结合地方采茶戏等特色文化开展教学;
- 舞蹈表演:以民族民间舞为基础,注重舞台实践与编创能力培养。
特色亮点包括:
- 与本地文化馆、剧团合作开展项目化教学;
- 定期举办“客家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活动,拓展学生展示平台;
- 引入非遗传承人担任兼职教师,强化传统技艺传承。
信息技术类专业
随着数字化产业发展,学校积极布局信息技术领域,开设以下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涵盖软件开发、网络运维方向,建有智能终端实训室;
- 数字媒体技术:聚焦动画制作、影视后期,配备VR虚拟现实实验室;
- 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教育信息化人才,侧重智慧课堂设计与应用。
专业特色体现在:
- 与华为、腾讯云等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 推行“1+X”证书制度,学生可考取云计算、大数据等职业资格证书;
- 组织学生参与省级技能竞赛,以赛促学。
财经商贸类专业
为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学校开设了以下应用型专业:- 电子商务:结合赣州跨境电商综试区需求,开设直播营销、跨境物流等课程;
- 会计:强化财务软件操作与税务实务,引入“业财融合”教学模式;
- 旅游管理:依托赣州红色旅游与生态资源,培养导游与景区运营人才。
特色措施包括:
- 建立“校中企”实训基地,如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
- 邀请行业精英开设“企业家讲堂”,分享实战经验;
- 组织学生参与“双十一”等电商实战项目。
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
此类专业聚焦基层社会服务需求,主要包含:- 社会工作:培养社区服务与公益组织管理能力,课程涵盖心理咨询、社会调研;
- 人力资源管理:侧重企业招聘与培训实务,采用沙盘模拟教学;
- 体育保健与康复:结合运动健康产业,开设运动损伤防护等特色课程。
专业建设亮点:
- 与民政局、福利院共建实践基地;
- 开展“订单班”合作,如与连锁健身机构联合培养康复师;
- 推行“志愿服务学分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
专业建设的创新举措
学校通过以下方式强化专业特色与竞争力:- 模块化课程体系:允许学生跨专业选修模块(如“教育+信息技术”),培养复合型能力;
- 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智慧教育产业学院、跨境电商实训中心等校企联合实体;
- 国际化合作:与东南亚高校开展学前教育专业交流,引入国际教育理念。
总结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设置紧贴地方需求,形成了以师范教育为根基、多学科协同发展的格局。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学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展现出鲜明特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随着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完善,学校将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33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