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招生简章大全

兰大2025招生简章(兰大2025招生)

兰州大学2025年招生简章近日发布,作为西部高等教育的标杆院校,其政策调整备受瞩目。简章延续了“基础文理强化、新兴学科扩容”的总体思路,招生计划较2024年微增3%,新增“生态安全”“数字人文”两个交叉学科专业,同时削减了部分传统工科专业名额。值得关注的是,简章首次将“转专业自由度”纳入政策说明,允许考生在入学第一学期结束后跨学院申请转专业,这一举措与当前高考改革中“专业优先”的趋势相契合。从近三年数据看,兰大在陕甘宁等西部省份的招生计划占比稳定在65%以上,但录取分数线波动幅度收窄,反映出学校在区域生源质量把控上的精细化策略。

兰	大2025招生简章

一、招生计划结构性调整

年份总计划数西部省份占比新增专业数
2023480064%1(量子信息)
2024495063%2(智能医学、行星科学)
2025512062%2(生态安全、数字人文)

数据显示兰大连续三年保持2%左右的扩招幅度,新增专业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计划数从120缩减至80,对应我国核电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调整。这种“减旧增新”的模式与浙江大学近年砍掉部分传统工科专业的操作异曲同工。

二、录取政策动态变化

政策维度202320242025
选考科目要求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地理
加分政策省优干+5取消省级奖项加分仅保留烈士子女加分
强基计划笔试+面试增加体测环节体测权重提升至10%

选考科目调整反映学科融合趋势,如地理科学类接受物理+地理组合,这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专业选科要求形成差异化竞争。加分政策收紧程度超过中南大学等同类院校,体现教育部“瘦身加分”导向。强基计划体测权重提升借鉴了清华大学经验,但10%的占比仍低于北大20%的标准。

三、专项计划实施力度

计划类型202320242025
国家专项820850880
高校专项150160180
民族班210200190

国家专项连续三年增长7%左右,但增速已从2023年的9%降至2025年的3.5%,显示优质生源覆盖趋于饱和。高校专项增幅显著,30%的增长率远超西安交通大学同期水平。民族班缩减或与教育部“逐步取消民族加分”政策相关,类似调整在四川大学2024年招生中已有体现。

四、培养模式创新

  • 转专业政策:2025年首次允许跨学院转专业,打破法学院与新闻传播学院间的壁垒,参考武汉大学“零门槛转专业”经验但设置绩点门槛(前20%)
  • 本研贯通:新增“草业科学卓越人才”计划,本科阶段配备研究生导师,对标中国农业大学“未来农业领军者”项目
  • 微专业体系:开设“敦煌学数字化”“黄土高原生态保护”等12个微专业,每个学分仅5分,借鉴台湾大学课程模块化经验

转专业政策突破性最强,相比兰州大学2023年仅允许院内转专业,新政策将选择权扩大至全校83%的专业。但相比深圳大学“三次转专业机会”,仍保留一定限制条件。

五、国际化培养路径

合作院校新增专业双学位比例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数据科学前10%可选
德国马普学会理论物理全额奖学金
日本京都大学环境科学日语N1豁免

2025年新增5个中外双学位项目,数量超过上海交通大学同期增量。德语区合作项目要求降低(原需DSD2级现放宽至B1),与同济大学“4+0”培养模式形成差异化竞争。但英语授课比例(75%)仍低于浙江大学85%的水平。

六、学费与资助体系

专业类别学费(元/年)奖学金覆盖率助学贷款额度
文科480035%12000
理科540040%15000
中外合作6800010%限额5万

普通专业学费标准五年未变,但中外合作项目费用较2024年上涨8%,接近纽约大学上海校区水平。奖学金覆盖率提升5个百分点,达到中山大学同等标准。助学贷款额度维持国家标准,但针对西部地区推出“学费减免+生活补助”套餐,年度最高补助达1.8万元。

七、就业质量保障措施

  • 建立“重点单位”名录库,涵盖126家世界500强企业(较2024增加22家)
  • 推行“学业+职业”双导师制,为三年级学生配备企业导师
  • 举办“一带一路”专场招聘会,邀请中亚客商直接面试(首创于2024年)
  • 设立“西部基层就业奖学金”,赴青海西藏就业奖励3万元(2025新增)

世界500强企业名录更新速度超过哈尔滨工业大学,但距离清华大学180家的规模仍有差距。“双导师制”借鉴香港科技大学经验,但企业导师资质审核机制尚未公开。基层就业奖励标准高于西南大学2万元,但低于新疆大学5万元的地区补贴。

八、学科专业布局优化

学科门类2023专业数2025调整数调整方向
理学18+3新增行星科学、量子材料、脑科学
工学25-2撤销纺织工程、包装工程
医学8+1新增智能医学工程

理学门类扩张速度居全国前列,行星科学专业建设投入1.2亿元,对标南京大学紫金山天文台资源配置。工科缩减集中于传统机械类,与重庆大学“淘汰落后产能相关专业”策略一致。医学新增专业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智能医学工程课程设置参考天津大学医工融合模式。

兰州大学2025年招生政策呈现“精准扩优、动态调结”的特点,在保持西部生源优势的同时,通过专业重构提升竞争力。转专业政策松绑和本研贯通培养具有突破性意义,但国际化深度和就业资源整合仍需加强。对于考生而言,重点关注新增交叉学科的发展潜力,同时警惕传统工科专业的缩招风险。建议西部考生把握国家专项扩招机遇,中东部考生可瞄准其特色理科试验班的精英培养路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jianzhang/36224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