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简称酒泉中专)作为甘肃省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标杆,自1984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目标。学校现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并连续多年被评定为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依托酒泉市新能源、农业技术、文化旅游等支柱产业,学校构建了以能源化工、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信息技术为主的四大专业集群,开设23个中职专业,其中光伏技术应用、风力发电设备维护、电子商务等6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骨干专业。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与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甘肃新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等政校企多方联动,形成“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的育人模式,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6%以上,本地就业占比达78%,为区域产业升级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酒泉中专前身为酒泉市第一职业中学,200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012年跻身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行列。学校占地面积21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4200余人,教职工248人。办学定位聚焦“服务河西走廊、辐射西北地区”,以“厚德强技”为校训,形成了“校企合作、育训结合”的办学特色。
时间阶段 | 关键发展节点 | 标志性成果 |
---|---|---|
1984-2004年 | 地方职业中学阶段 | 建成机电、农学两大实训基地 |
2005-2011年 | 省级重点中专建设期 | 获评“甘肃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
2012年至今 | 国家级示范校发展期 | 建成新能源产业学院、数字商贸实训中心 |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学校紧密对接酒泉市“风光无限”产业规划,动态调整专业结构。2023年招生数据显示,新能源类专业占比达45%,现代农业技术类占28%,信息技术类占15%,装备制造类占12%。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岗位方向”三级架构,引入1+X证书制度,将光伏电站运维、电子商务运营等职业技能标准融入教学。
专业类别 | 核心专业 | 合作企业 | 对口岗位 |
---|---|---|---|
新能源产业 | 光伏技术应用、风电设备维护 | 三峡新能源、正泰集团 | 电站运维工程师、设备检测员 |
现代农业 |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农产品保鲜与加工 | 敦煌种业、甘肃祁连山药业 | 农机操作员、冷链物流管理员 |
信息技术 | 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 | 华为技术、京东物流 | 网络工程师、电商美工 |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学校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企业实践、技能竞赛、国内外培训等途径强化教师能力。截至2023年,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8%,“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2%,拥有省级学科带头人4人、技能名师工作室2个。教学资源方面,建有光伏发电实训场、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等12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新能源实训中心获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立项。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成果 |
---|---|---|---|
高级职称教师 | 94人 | 38% | 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2项 |
双师型教师 | 178人 | 72% | 开发企业定制课程包12个 |
企业兼职教师 | 65人 | 26% | 参与编写岗位工作手册8部 |
四、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
学校构建“岗课赛证”融通机制,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146项,其中光伏发电安装与调试赛项连续三年包揽全省前三名。2023届毕业生数据显示,直接留任合作企业比例达63%,平均起薪4500元/月,较五年前增长28%。学校还与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高校搭建“3+2”中高职衔接通道,年均升学率稳定在25%左右。
五、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学校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超5000人次,承接酒泉市新能源产业链“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3项。2022年牵头组建河西走廊新能源职业教育联盟,联合17家企事业单位制定《光伏发电站运维》团体标准。疫情期间开发的“光伏设备远程诊断”线上培训课程被纳入国家开放大学继续教育资源库。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酒泉中专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链构建专业体系,以深度产教融合破解人才供需矛盾,其“立足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实践路径,为西北地区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随着“双优计划”的深入推进,学校正朝着建设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的目标稳步迈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56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