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教育其他

成都凤凰职业技术学校(成都凤凰职校)

成都凤凰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凤凰职校”)是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坐落于成都市重点产业功能区,依托区域经济优势构建了以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为核心的专业体系。学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特色,与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形成“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的育人模式。近年来,学校通过引入企业实训基地、共建产业学院等方式,实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匹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超过90%,在四川省中职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学校现有在校生规模约4500人,开设15个紧贴产业需求的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市级特色专业5个。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5%,企业兼职教师年授课量超2000课时。硬件设施方面,建有智能制造实训中心、云计算实验室等12类专业化实训场所,设备总值突破8000万元。通过“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证制度,学生人均获得2.3项职业资格证书,在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奖累计超200人次。

学校概况与核心优势

凤凰职校成立于2005年,占地12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是成都市首批“工匠文化传承基地”。学校采用“一校多企”协同办学模式,与京东方、TCL实业、阿里云等企业共建6个产业学院,形成“课堂-实训-岗位”三级递进培养体系。核心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集群与成都“5+5+1”现代产业体系高度契合,如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对接工业机器人产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服务影视动漫产业链;二是推行“三阶递进”实训模式,即基础技能训练-专项技能提升-综合项目实战;三是构建“四维评价”体系,结合企业标准、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维度考核学生能力。

指标凤凰职校四川省中职平均水平
校企合作企业数量126家(含世界500强12家)平均45家
实训设备价值(万元)83203200
毕业生起薪(元/月)48503600

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金字塔型”专业结构,以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数字商贸三大主干专业群为基础,向上延伸至高端装备维护、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设计,公共基础课程占比30%,专业核心课程占比50%,拓展课程占比20%。例如,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设置“电池技术”“智能网联”等8个模块化课程包,学生可根据职业规划选择不同方向。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职业资格证书合作企业
智能控制技术PLC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自动化生产线调试电工证、工业机器人操作证西门子、ABB、京东方
数字媒体技术影视特效制作、UI设计、短视频运营Adobe认证、新媒体运营师腾讯、字节跳动、完美世界
电子商务网店运营、直播营销、跨境电商实务电子商务师、1+X直播电商京东、拼多多、抖音电商

师资队伍与教学创新

学校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教师进企业实践、百名技师进课堂授课。现有专任教师21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38%,硕士以上学历占42%,拥有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创新提出“三段式”教师发展路径:第1-3年侧重教学基本功培养,第4-6年强化企业实践能力,第7年以上向专业带头人方向培育。近三年教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开发校本教材14本,其中《智能制造系统维护》入选“十四五”规划教材。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企业实践时长(年/均)
专任教师21685%2.3
企业兼职教师9815%-
双师型教师14265%3.5

在教学模式上,学校推行“四真三化”改革:真实项目载体、真实工作环境、真实生产流程、真实岗位要求,结合任务模块化、过程数字化、评价多元化。例如,2023级智能装备班承接某企业自动化产线升级项目,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机械装配、电气调试、程序优化等全流程作业,最终节约企业改造成本28万元。

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学校建立“生涯导航-技能强化-创业孵化”三维培养机制。每年开展职业测评3次,覆盖全体学生;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提供专项训练;联合创业园区为毕业生提供场地、资金支持。近三届毕业生中,升入高职比例达62%,直接就业学生中83%进入规模以上企业。典型就业单位包括华为成都基地、一汽丰田长春工厂、腾讯西南数据中心等。

年份就业率对口率平均起薪升学率
202198.2%89.5%4620元61.3%
202298.7%90.8%4780元63.1%
202399.1%91.5%4850元64.7%

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学校建成“创客空间-孵化基地-产业园区”三级生态链。2023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奖项27项,注册公司14家,其中“智造未来”团队研发的工业机器人视觉检测系统已应用于3家制造企业,年产值突破800万元。

社会服务与行业影响

学校年均开展社会培训1.2万人次,涵盖新型职业农民、企业职工技能提升等领域。作为牵头单位组建“成都智能制造职教联盟”,吸纳62家成员单位,开发X证书标准4项。疫情期间为56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生产难题120余项。在川内率先开展“1+X”证书试点,目前覆盖8个领域,累计考取证书2300张,通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面对产业升级带来的挑战,学校正着力破解三大课题:一是传统专业数字化转型速度待提升,二是高端实训设备更新周期需缩短至3年以内,三是国际化人才培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未来计划投入1.2亿元建设“数字孪生实训中心”,与德国工商会合作开展IHK认证培训,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成西部领先的现代化职业学校。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5666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