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是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公办高职院校,扎根东莞21年,形成“一校两区”协同发展格局。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和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学校深度对接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构建起覆盖珠江三角洲产业需求的7个专业群。现有在校生超1.8万人,累计为区域输送技术技能人才12万余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9年保持在98%以上,其中85%以上留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形成鲜明的产教融合育人特色。
学校发展历程与定位
学校前身为2002年成立的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2009年独立设置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以来历经三期建设工程,现拥有占地1200亩的主校区和400亩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作为东莞市属唯一公办高职院校,承担着服务“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的重要使命,重点培养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指标 | 2018年 | 2023年 |
---|---|---|
全日制在校生 | 12,345人 | 18,267人 |
教职工总数 | 789人 | 1,026人 |
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 12项 | 34项 |
校企合作企业数量 | 326家 | 689家 |
专业群建设成效对比
专业群名称 | 核心专业 | 实训基地投资额(万元) | 合作企业代表 |
---|---|---|---|
智能制造专业群 |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技术 | 1.2亿 | 大族激光、拓斯达 |
信息技术专业群 | 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 | 8500万 | 华为、OPPO |
商贸管理专业群 |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 6800万 | 京东、顺丰 |
师资队伍建设质量
类别 | 2020年 | 2023年 | 增幅 |
---|---|---|---|
教授数量 | 56人 | 98人 | 75% |
博士学历教师 | 89人 | 186人 | 109% |
双师型教师占比 | 72% | 89% | 24% |
企业兼职教师库 | 327人 | 689人 | 110% |
产教融合创新实践
学校构建“厂中校、校中厂”双向赋能模式,与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共建“AI+智慧工厂”实训中心,引进东莞数控刀具协会设立行业标准认证中心。近五年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项目47个,订单班规模突破3000人/年。与德国TÜV莱茵集团共建大湾区首个职业教育国际化认证中心,开发X证书标准12项,实现人才培养与国际标准接轨。
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依托“广东省智能制造职教集团”平台,近三年横向技术服务到账经费达1.2亿元,完成企业技术改造项目247项。建成东莞市质量检测中心等6个市级公共服务平台,年检测服务超10万批次。开发的“模具智能设计系统”被126家中小企业采用,平均降低生产成本23%。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32支,助力46家规上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学生发展质量保障
实施“技能金字塔”培养计划,近五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986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7项。2023年毕业生平均起薪点达5820元/月,较全省高职均值高18%。建立“校友企业联盟”,吸纳863家成员企业,形成“实习-就业-创业”全链条支持体系。创新创业学院孵化项目获投融资超2.3亿元,培育出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数字化校园建设进展
投入1.5亿元建设“智联莞职”数字基座,实现教学场所5G全覆盖。开发专业数字资源库42个,其中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9门。构建“教学质量智能监测系统”,实时采集课堂教学数据12类,形成诊断报告320份/年。虚拟仿真实训室覆盖率达85%,其中智能网联汽车实训系统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
经过二十余年发展,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已形成“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办学生态,在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精度、实践教学资源配置强度、技术技能积累密度等方面形成显著优势。面向“十四五”时期,学校正加速推进职教本科试点工作,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技术技能人才供给高地,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持续智力支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64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