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泸州市高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泸州市高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泸州市高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川南地区具有四十余年办学历史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其前身为1979年创办的泸州化工工程职业学校。作为泸州市纳溪区教体局主管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该校在2025年招生简章中明确提出以“培育大国工匠”为办学使命,通过构建“升学+就业”双轨培养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校园占地面积达8.15万平方米,配备现代化实训楼、多媒体智慧教室及标准化运动场地,形成了园林式校园环境与数字化教学设施相融合的办学格局‌。学校师资队伍由名优校长、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组成,在机电技术、计算机应用等专业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其专业设置紧密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需求,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


一、学校性质与办学资质

泸州市高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属于民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经泸州市教育和体育局批准设立,由纳溪区教体局直接管理‌。虽然办学性质为民办,但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师资配置等方面严格执行国家职业教育标准,其颁发的学历证书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效力。值得关注的是,该校2025年招生简章显示其主管部门仍为公办教育机构,这种"民办公管"的独特模式既保证了办学灵活性,又确保了教育质量监管‌


二、2025年招生政策解析

  1. 招生规模与对象
    2025年计划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社会青年1200人,较2024年扩招15%。招生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对获得市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的考生给予优先录取资格‌

  2. 专业设置特点
    形成三大核心专业群:

  • 智能制造类‌: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配备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与泸州国家高新区装备制造企业建立订单培养合作‌
  • 信息技术类‌:计算机应用专业增设人工智能基础模块,建有华为ICT实训室,对接数字经济人才需求‌
  • 民生服务类‌:应急救援技术专业引入消防虚拟仿真系统,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智慧康养课程,响应人口老龄化社会需求‌
  1. 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2.5+0.5"学制改革,前五学期在校完成理论学习和基础实训,末学期进入泸州白酒产业园区、西南医疗康健中心等实训基地进行岗位实践。高考升学班本科上线率连续三年超过40%,形成显著的升学优势‌

三、核心竞争优势分析

  1. 区位资源优势
    地处泸州国家级高新区核心地带,周边聚集200余家规上企业,校企合作网络覆盖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学校与泸州老窖集团、中国电子熊猫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6个‌

  2. 教学设施先进性
    投入5000万元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拥有工业4.0模拟生产线、VR焊接训练系统等前沿设备。计算机专业配备云计算实训平台,可同时满足200人开展大数据处理实践‌

  3. 升学就业双通道
    构建"职教高考+高职单招+对口就业"立体化发展路径:

  • 职教高考班实行小班化教学,文化课与专业技能课时比例优化为1:1
  • 与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高职院校建立中高职衔接培养机制
  • 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达98.2%,主要流向成渝地区高新技术企业‌

四、区域同类院校对比分析

对比维度 泸州市高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泸县建校 合江少岷职业技术学校 叙永职业高中 古蔺大村职业中学
办学性质 民办 公办 民办 民办 公办 公办
占地面积(万㎡) 8.15 12.6 6.8 9.2 5.3 4.1
省级重点专业数 3 5 2 1 2 1
实训设备总值(亿元) 0.52 0.89 0.31 0.27 0.18 0.12
职教高考本科率 42.5% 38.7% 29.3% 22.1% 25.6% 18.9%
校企合作企业数 86 123 54 37 29 21
年均就业率 98.2% 97.5% 95.3% 93.8% 91.2% 89.4%

竞争力解析‌:

  • 公办院校优势‌: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国家级示范校,在财政支持、师资稳定性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其烹饪工艺、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水平领先‌
  • 民办院校特色‌:高新中职通过灵活的办学机制,在专业更新速度和校企合作深度上表现突出;少岷职校依托军事化管理模式形成德育特色。
  • 县域职校差距‌:古蔺、叙永等县域职校受地域经济制约,在实训设备投入和校企合作广度上存在明显短板。

五、专业建设深度解析

  1.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构建"基础技能-专项能力-综合创新"三级培养体系:
  • 一年级完成机械制图、电工基础等通识课程
  • 二年级分设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维护、数控加工技术两个方向
  • 三年级进入恒力(泸州)产业园进行现代学徒制培养
    该专业毕业生可获得电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年均起薪达4500元‌
  1. 计算机应用专业
    实施"项目引领、课证融通"培养模式:
  • 嵌入华为HCIA认证课程,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
  • 开发智慧校园管理系统、电商平台搭建等实战项目
  • 与泸州大数据产业园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学习就业无缝对接‌
  1. 应急救援技术专业
    创新"校政企"协同育人机制:
  • 课程体系涵盖消防工程技术、灾害医学救护、应急指挥系统操作
  • 实训中心配备消防模拟训练塔、无人机救援操作系统
  • 与泸州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开展应急救援员资格认证培训‌

六、发展挑战与对策建议

  1. 民办身份认知局限
    部分家长仍存在"民办不如公办"的偏见。建议加强办学成果宣传,定期举办校园开放日,展示真实的教学场景和就业案例。

  2. 专业集群建设不足
    现有专业间协同效应尚未充分释放。应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推动智能制造类专业群与信息技术类专业的交叉融合。

  3. 区域竞争加剧
    随着成渝职教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需加快构建"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双轮驱动模式,拓展退役军人、企业员工等生源渠道。


泸州市高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形成独特优势。面对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新要求,学校需进一步强化民办机制活力,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新能源装备维护等新兴领域加快布局,为川南经济区产业升级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