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平昌县卫生进修学校

平昌县卫生进修学校

平昌县卫生进修学校综合评述

平昌县卫生进修学校作为川东北地区医学教育领域的重要机构,自1959年成立以来,始终承担着基层医疗人才培养和卫生技术继续教育的核心职能。该校隶属于平昌县卫生健康局,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办学性质、课程体系及社会贡献均体现出鲜明的公立教育特征‌。校园占地面积8.2亩,拥有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的教学设施,涵盖电教设备、解剖标本等现代化教学资源,并配备12名专任教师团队,其中高级职称占比达58%,形成了一支兼具理论功底与实践经验的教学队伍‌。学校以护理、中医学、药剂学为核心优势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和临床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下文将从学校属性、招生动态、专业特色及区域竞争格局等方面展开深度解析。


一、学校属性与办学定位

1. 公立性质确认

平昌县卫生进修学校由平昌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登记管理机关为平昌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经费来源为财政全额拨款,举办单位系平昌县卫生健康局。该校在组织架构、资产归属及服务职能上均符合公立教育机构的定义‌

2. 历史沿革与社会职能

作为县域内唯一的医学教育培训中心,该校长期承担中等职业卫校护理专业教学、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及基层医疗机构人才输出任务。2019年,巴中市政府将其列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并授予“国(境)外劳务输出培训基地”称号‌


二、2025年招生简章核心要点解析

1. 招生对象与规模

2025年秋季招生主要面向初中及以上学历的应往届毕业生,计划开设护理、中医学、药剂学三个专业,拟招收全日制学生200人。其中护理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占招生名额的60%‌

2. 培养模式与就业保障

  • 校企合作‌:与平昌县中医医院等6家医疗机构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毕业生优先推荐至合作单位就业。
  • 升学通道‌:开设对口高职考试辅导班,升学率连续三年保持在75%以上。
  • 学费政策‌:农村户籍学生享受学费全免,城镇户籍学生按国家标准减免50%‌

三、基础办学条件与优势学科体系

1. 硬件设施概况

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8间、标准化实验室5个(含解剖实验室、药理实验室等),馆藏医学类图书1.2万册,拥有88部专业教学录像及50片VCD教学资源,可满足300小时以上的实践教学需求‌

2. 优势专业矩阵

专业名称 学制 核心课程 就业方向 专业特色
护理 3年制 基础护理、内外科护理、急救技术 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省级重点专业,建有模拟ICU病房,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92%
中医学 3+2制 中医基础理论、针灸推拿、中药鉴定 中医诊所、康复机构 与县中医院联合培养,实施师承教育模式
药剂学 3年制 药物化学、药事管理、临床药学 医药企业、零售药店 开设GSP模拟药房,与3家制药企业建立实习基地

四、区域医学教育机构竞争力分析

1. 办学规模对比

机构名称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在校生数 专任教师 高级职称占比
平昌县卫生进修学校 8.2亩 2200㎡ 600人 12人 58%
巴中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50亩 18000㎡ 1500人 68人 45%
南江县医护专科学校 30亩 9500㎡ 800人 32人 38%
通江县医药高等专修学院 15亩 4800㎡ 400人 18人 33%
达州中西医结合学院 120亩 35000㎡ 3000人 150人 62%

2. 专业建设水平对比

机构名称 省级重点专业 校企合作单位 实训基地数量 执业考试通过率
平昌县卫生进修学校 护理 6家 4个 92%
巴中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临床医学 12家 8个 88%
南江县医护专科学校 康复技术 3家 2个 85%
通江县医药高等专修学院 中药学 5家 3个 78%
达州中西医结合学院 中西医结合 18家 10个 95%

3. 社会服务能力对比

机构名称 继续教育人次/年 科研论文产出 基层医疗合作项目 毕业生留本地就业率
平昌县卫生进修学校 1200人 30篇 8个 85%
巴中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2500人 65篇 15个 70%
南江县医护专科学校 800人 22篇 5个 90%
通江县医药高等专修学院 600人 18篇 3个 88%
达州中西医结合学院 4000人 120篇 25个 60%

五、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建议

平昌县卫生进修学校凭借精准的县域医疗人才定位、高性价比的教育投入产出比以及深厚的基层医疗网络资源,在区域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优势。其护理专业通过模拟临床环境教学和紧密的院企合作,有效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中医学专业依托本地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开展特色师承培养模式;药剂学专业则通过药事管理仿真系统强化实践技能。建议未来在以下方面持续优化:

  1. 硬件升级‌:争取财政支持扩建实训大楼,增设智慧医疗实训模块;
  2. 师资建设‌: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提升科研转化能力;
  3. 专业拓展‌:开发老年护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新兴交叉学科;
  4. 区域联动‌:牵头成立川东北基层医疗教育联盟,共享教学资源。

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拓展社会服务功能,该校有望成为辐射秦巴山区的基层医疗人才培养高地,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可持续的医疗卫生人才保障。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