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蓬溪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川中地区一所具有显著办学特色的公立中等职业教育机构。该校始建于1984年,2007年经政府教育资源整合后成为公办中专学校,现拥有科技综合大楼、实作大楼、标准化学生公寓等完善设施,在校生规模达2800余人。学校构建了“大专中专+职业高中+农民工培训”的多元教育体系,2019年起连续五年入选省级重点职业中学培育单位,2024年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其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高考升学率位列全市同类学校前三。
作为遂宁市劳务扶贫培训示范基地,该校创新实施“成才教育+技能认证”双轨培养模式,重点打造机械制造、电子技术应用两大省级特色专业群,其中数控加工专业学生连续三年获得省级技能竞赛奖项。学校注重产教融合,与本地12家制造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毕业生平均起薪较全市中职院校高出18%。在区域职教领域,该校以严格的安全管理和校风建设著称,近五年保持零重大安全事故记录,获评市级文明单位等80余项荣誉。
一、学校基础信息及办学资质
-
学校性质与历史沿革
该校为县教育局直属公办中专,前身为1984年创建的蓬溪职业高中,2007年合并蓬溪实验中学组建现校。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建有数控加工、电子电工等6个专业实训中心,设备总值超2000万元。 -
师资与生源结构
现有教职工174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5%,省级技术能手5人。全日制在校生2800余人,社会培训年均2000人次,形成“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双轮驱动格局。 -
办学资质认证
持有四川省合格职业中学、省级劳务扶贫培训示范基地、市级农民工培训基地等资质,2024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二、2024年招生政策解析
-
招生规模与对象
本年度计划招收1200人,其中三年制中专800人,五年制大专400人。招生范围覆盖川中六县,农民工子弟专项名额占比15%。 -
专业设置与录取要求
专业类别 招生计划 学制 核心课程 技能证书要求 机械制造类 300人 3/5年 数控编程、3D打印技术 数控车工中级 电子技术应用 250人 3年 智能家居安装、PLC控制 电工上岗证 信息技术类 200人 5年 大数据分析、网络安全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现代服务类 150人 3年 高铁乘务、酒店数字化管理 普通话二级甲等 新增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方向,与本地龙头企业共建订单班,实行“1.5+1.5”分段培养模式。
-
特色培养项目
- 技能竞赛直通车:省级以上赛事获奖者可保送对口高职院校
- 乡村振兴专项:农村户籍学生享受学费全免+生活补贴
- 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导师驻校授课,实习期计入工龄
三、优势专业竞争力分析
-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
建有川中地区规模最大的数控加工实训基地,配备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与长安汽车等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车间,毕业生年均起薪6500元,专业对口率92%。 -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拥有省级示范实训室3个,开发智能家居系统安装等12个模块化课程。近三年学生获国家专利4项,技能大赛获奖率连续三年居全省前五。 -
特色专业对比
对比维度 机械制造技术 电子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类 实训设备投入 1200万元 800万元 600万元 校企合作企业 8家(含2家上市公司) 6家(含1家外资企业) 5家(互联网企业) 升学率 35% 28% 45% 就业起薪 5800-7500元 5000-6500元 5500-7000元
四、区域职教机构对比研究
-
学校基础数据对比
学校名称 建校时间 在校生规模 教师总数 省级重点专业 实训基地面积 蓬溪县中职校 1984年 2800人 174人 2个 8000㎡ 蓬安县职业中学 2016年 1500人 98人 1个 5000㎡ 东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1992年 3200人 210人 3个 12000㎡ 南充电子工业学校 2005年 4000人 260人 4个 15000㎡ 遂宁应用技工学校 2010年 2000人 130人 1个 6000㎡ -
办学特色对比
学校名称 核心优势 发展短板 毕业生竞争力指数 蓬溪县中职校 产教融合深度、技能竞赛成绩突出 高端设备更新速度待提升 88.5 蓬安县职业中学 新兴专业响应快速 师资队伍年轻化程度过高 76.2 东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实训资源丰富、升学渠道多元 企业合作层次有待深化 91.3 南充电子工业学校 规模效应显著、专业覆盖面广 生均资源配比偏低 85.7 遂宁应用技工学校 服务地方经济紧密 品牌影响力区域局限性明显 73.9 -
服务能力对比
指标维度 蓬溪县中职校 区域平均值 最优机构 毕业生就业率 98.2% 95.6% 东坡中职(98.5%) 技能证书获取率 92.7% 85.3% 南充电子(93.1%) 企业满意度 89.4分 82.6分 东坡中职(90.1分) 社会培训人次 2000人/年 1500人 南充电子(2500人)
五、发展建议与趋势研判
-
数字化转型建议
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开发10个以上数字化教学资源包,实现专业课程在线学习覆盖率80%以上。重点专业引入工业互联网实训平台,对接智能制造企业人才需求。 -
区域协同发展路径
牵头成立川中职教联盟,建立学分互认机制。与东坡中职共建共享3个跨校实训基地,开展师资交叉培训项目,年均联合培养技术骨干教师20人次。 -
专业建设方向
未来三年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检测、人工智能基础应用等新兴专业,计划投入1500万元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实训中心。深化与成渝地区双高院校的3+2贯通培养合作,提升专业建设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