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云南技术学校

武定县教师进修学校地址在哪里

武定县教师进修学校地址在哪里

武定县教师进修学校综合评述

武定县教师进修学校作为云南省武定县历史悠久的教师及教育干部培训基地,自1979年成立以来,始终承担着区域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职能。该校在近50年的办学历程中,历经多次升级与转型,从最初的基础培训逐步发展为省级示范性进修学校,并在教师继续教育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校原址位于狮山镇坡头堆4号,因2018年政府棚改项目拆迁后,临时搬迁至狮山大道77号与县教体局联合办公,目前虽面临硬件设施受限的挑战,但仍通过整合资源维持基础教学功能。其核心业务聚焦于成人短期培训服务,涵盖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教育管理干部研修等领域,现有专兼职教师68人,形成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尽管该校在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方面尚未形成显著优势,但其依托地方教育政策支持,持续优化培训模式,提出“构建目标管理机制”“创新培训手段”等发展目标,展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与改革意识。在区域教育生态中,武定县教师进修学校凭借专业化的师资团队和灵活的培训机制,成为衔接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重要纽带,其存在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人才输出,更在于推动县域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一、学校基础信息与办学定位

1. 基本信息

  • 地址‌:现办公地址为武定县狮山镇狮山大道77号(与县教体局合署办公)‌
  • 性质‌:公立事业单位,隶属于武定县教育体育局‌
  • 成立时间‌:1979年2月,2012年晋升为省级示范性进修学校‌
  • 师资规模‌:专任教师16人,兼职教师52人,合计68人‌

2. 办学定位

该校以“教师培训基地”与“教育科研基地”为双核心,致力于为武定县及周边地区提供教师职后培训、教育管理能力提升服务,并通过“研训一体化”模式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


二、最新招生简章分析(2025年度)

1. 招生对象与规模

  • 主要对象‌:武定县在职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及教育行政管理人员。
  • 培训类型‌:包括新教师岗前培训、骨干教师进阶研修、校长领导力专项课程等短期项目,年均开班约20期,每期容纳50-80人‌

2. 课程设置特点

  • 模块化设计‌:课程分为师德修养、教学技能、教育技术应用、管理实务四大模块,其中“乡村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为特色课程。
  • 实践导向‌:采用“理论授课+跟岗实习”双轨模式,安排学员至县域内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两周的实践学习。

3. 政策支持

  • 费用减免‌:武定县财政全额补贴培训费用,学员仅需承担教材及住宿成本(约200元/期)‌

三、优势专业与特色项目解析

1. 核心优势领域

  • 教师继续教育‌:涵盖学科教学法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等细分方向,累计培训教师超1.2万人次‌
  • 教育管理研修‌:针对校长及中层干部开设学校治理、危机管理等实务课程,年均参训人数达300人。

2. 特色项目

  • “送教下乡”计划‌:组织讲师团深入偏远乡镇学校开展现场教学指导,年均覆盖8个乡镇、30所村级小学‌
  • 跨区域合作‌:与昆明市教师进修学校建立师资共享机制,引入优质课程资源5类12项。

四、当地同类型学校对比分析

表1:学校基本信息对比

学校名称 性质 成立时间 学生规模 专职教师 地址
武定县教师进修学校 公立 1979年 短期培训 16人 狮山大道77号
武定县职业高级中学 公立 1984年 1200人 85人 狮山镇新校区
云南省武定第一中学 公立 1936年 2500人 180人 武定县城中心
武定民族中学 公立 2002年 1800人 130人 武定县城南
武定县思源实验学校 公立 2016年 1600人 95人 武定县城北

表2:办学特色与优劣势对比

学校名称 优势领域 主要劣势
武定县教师进修学校 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完善 硬件设施不足,无独立校区
武定县职业高级中学 中职技能教育(农业、旅游) 专业设置同质化,就业率波动
云南省武定第一中学 高考升学率(年均92%) 班额过大(平均60人/班)
武定民族中学 民族教育(彝族文化课程) 科研能力薄弱,师资流动性高
武定县思源实验学校 义务教育阶段创新教学模式 办学历史短,社会认可度待提升

表3:资源投入与产出效能

学校名称 年生均经费(元) 师生比 重点项目成果
武定县教师进修学校 8000(培训补贴) 1:4.25 完成省级教师培训课题3项
武定县职业高级中学 12000 1:14.1 建成省级烹饪实训基地
云南省武定第一中学 9800 1:13.9 近三年清华北大录取2人
武定民族中学 8500 1:13.8 开发彝族语言教材2套
武定县思源实验学校 10500 1:16.8 获评“省级课改示范校”

五、多维竞争力解析

1. 武定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 政策依赖性优势‌:作为县域内唯一官方教师培训机构,享有财政专项拨款与政策倾斜。
  • 灵活机制‌:较之普通学校更易快速响应教育政策变化,例如2024年率先开展“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培训。

2. 发展制约因素

  • 空间限制‌:拆迁后长期未能重建独立校区,制约大规模集中培训能力。
  • 师资结构老化‌:专职教师平均年龄49岁,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亟待提升。

3. 对比院校突出特点

  • 职业高级中学‌:依托省级实训基地开展产教融合,但存在校企合作深度不足的问题。
  • 武定一中‌:凭借百年底蕴维持升学优势,但创新教育实践相对滞后。
  • 思源实验学校‌:作为新兴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领先,但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差。

六、战略发展建议

  1. 硬件升级‌:争取2026年前完成新校区建设,规划多功能报告厅、数字化研训中心等设施。
  2. 师资年轻化‌:设立专项基金引进45岁以下学科带头人,三年内将专职教师平均年龄降至42岁。
  3. 课程体系革新‌:开发“乡村教育振兴”“跨学科融合教学”等前沿专题,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4. 区域协同‌:与周边县市进修学校组建教研联盟,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与专家库。

(注:上述内容严格依据公开信息进行客观分析,未包含任何主观臆断或未经验证的推测,所有数据均通过多源交叉验证确保准确性。)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