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州渠县职业技术学院是川东北地区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院校,依托渠县区位优势与产业基础,聚焦现代农业、智能制造、商贸服务等领域,形成“产教融合、校地共生”的办学模式。学院始建于2015年,由原渠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升格而来,现为四川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校园占地1200亩,设有7个二级学院,开设38个高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5个,形成以现代农业技术、智能装备制造为核心的专业集群。近年来,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机制,与华为、京东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5%以上,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1982年成立的渠县农业职业中学,2015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2020年入选“四川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办学定位紧扣“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以“农工商贸”专业为主体,构建“双核驱动”(现代农业与智能制造)的专业布局。
时间节点 | 重大事件 | 发展成果 |
---|---|---|
2015年 | 升格为高职院校 | 首批开设12个高职专业 |
2018年 | 获批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 建成3个省级实训基地 |
2021年 | 启动“双高计划”建设 | 立项建设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院现有38个高职专业中,农业装备应用技术、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5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重点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模式,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培养路径。
专业类别 | 省级重点专业 | 校级特色专业 | 产业匹配度 |
---|---|---|---|
现代农业类 | 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兽医 | 园艺技术、农产品加工 | 对接川东北柑橘产业集群 |
智能制造类 | 农业装备应用技术 | 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 | 服务达州天然气能源化工园区 |
商贸服务类 | 电子商务 | 物流管理、旅游管理 | 支撑秦巴山区电商物流网络 |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学院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企业挂职、技能认证等方式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现有专任教师46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2%,“双师型”教师占比67%。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成果 |
---|---|---|---|
教授/副教授 | 148人 | 32% | 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 |
双师型教师 | 310人 | 67% | 持有行业资格证书287项 |
企业兼职教师 | 85人 | 18% | 来自华为、新希望等企业 |
四、实践教学与产教融合
学院建有“一院一赛”技能竞赛体系,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142项。与京东、通威集团等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基地9个,形成“教学-生产-研发”一体化链条。
- 现代农业实训中心:占地200亩,含智慧农业大棚、畜禽养殖示范基地
- 智能制造实训楼:配备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实训设备价值3000万元
- 电子商务孵化园:入驻学生创业项目47个,年营业额超2000万元
五、学生发展与社会服务
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95.3%,本地就业占比68%,专业对口率72%。学院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为万源市、开江县等周边地区提供技术支持。
指标类型 | 2020届 | 2021届 | 2022届 |
---|---|---|---|
毕业生总数 | 3245人 | 3568人 | 3812人 |
就业率 | 93.8% | 94.5% | 95.3% |
专升本比例 | 12.1% | 14.3% | 15.7% |
面向未来,达州渠县职业技术学院正加速推进“双高计划”建设,通过深化校地合作、优化专业布局、强化数字赋能,力争打造成为川陕渝结合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学院在服务区域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