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绵阳北川职业技术学院(北川职院)

绵阳北川职业技术学院(北川职院)

绵阳北川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北川羌族自治县,地处“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聚焦康养护理、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特色领域,形成“产教融合、民族共融”的办学特色。作为灾后重建重点支持院校,学院依托对口援建资源,构建了“校地合作+民族文化传承”双轮驱动模式,成为川西北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绵	阳北川职业技术学院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2010年组建的北川羌族自治县职业中学,2018年升格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明确为“立足北川、辐射川西北、服务民族地区”,重点培养康养护理、旅游管理、羌绣艺术等专业人才。截至2023年,开设专业28个,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形成“健康服务”“民族文化”“智慧农业”三大专业集群。

关键指标数据对比院校
建校时间2010年(高职始于2018年)四川职业技术学院(1985年)、绵阳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
占地面积450亩(含新校区200亩)同类院校平均600亩
民族学生占比38%(羌、藏、回等22个民族)阿坝职业学院45%、凉山州职业学院30%

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院构建“民族文化+现代技术”课程体系,开发羌绣工艺、羌医药膳等民族特色课程12门。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合作建立“羌医康养实训中心”,开设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实现传统医学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

专业类别重点专业就业率对口支援单位
康养护理类护理、康复治疗技术98.7%四川护理职业学院、绵阳市中心医院
民族文化类旅游管理(羌绣方向)、舞蹈表演95.4%北川文旅局、羌绣非遗传承基地
现代农业类茶叶种植与加工、电子商务92.1%拼多多乡村振兴项目、川茶集团

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通过“柔性引进+本土培养”模式组建师资团队,聘请羌族文化研究专家、三甲医院主任医师担任产业教授。建成虚拟仿真实训室8个,其中“智慧康养VR实训中心”入选省级示范项目。

师资类型数量占比行业经验要求
副高以上职称教师89人38%≥5年企业实践经历
双师型教师142人62%持有职业资格证书
企业兼职教师67人26%行业技术骨干驻校授课

社会服务与民族融合

学院建立“羌乡人才振兴计划”,年培训基层医疗人员、非遗传承人超2000人次。与山东援建市联合开展“技能扶贫”项目,累计资助羌族学生345名。开发的《羌族文化数字博物馆》课程被国家民委列为民族团结教育案例。

  • 民族教育创新:开设羌汉双语课程,建立“非遗大师工作室”6个,年承接民族文化研学活动40余场
  • 社区服务:师生组成“杏林春暖”医疗服务队,年开展义诊120场次,覆盖山区群众3.2万人
  • 乡村振兴:对接56个乡村产业项目,开发“羌山茶韵”等电商品牌,带动农户增收1200万元/年

面对产业升级与民族地区发展的双重机遇,绵阳北川职业技术学院正通过深化“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机制,探索民族地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其“灾害重建—教育反哺—文化传承”的办学历程,为同类院校提供了“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样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