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邛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以下简称“邛崃职高”)是成都市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邛崃市推动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学校始建于1985年,历经多次转型升级,现已形成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商贸旅游为主导的专业集群,并与本地产业需求深度对接。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邛崃职高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技能竞赛”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对口升学率超过70%,成为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的标杆案例。
学校占地面积约120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拥有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市级大师工作室2间。其“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被教育部纳入全国典型案例库,与京东、天府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企业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凸显了“校企双元育人”的特色。以下从多维度对邛崃职高展开分析: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邛崃职高前身为邛崃县农业中学,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9年入选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学校始终以“服务地方产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宗旨,构建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三位一体的办学体系。
当前,学校聚焦邛崃市“现代农业+先进制造”双轮驱动战略,重点建设农业技术、机械加工、电子商务等专业群,形成“专业链—产业链—人才链”闭环生态。
年份 | 重大事件 | 办学成果 |
---|---|---|
1985 | 建校(邛崃县农业中学) | 开设种植、养殖等基础专业 |
2008 | 获评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 | 在校生规模突破2000人 |
2015 | 启动“产教融合”改革 | 与30余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
2021 | 入选四川省“三名工程”建设单位 | 新增智能装备技术专业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有7个专业大类、14个细分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现代农业技术、数控技术应用、会计事务),市级特色专业5个。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拓展模块”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0%。
以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为例,课程涵盖无人机植保、智能温室管理、农产品电商营销等前沿内容,并与当地合作社共建实训基地,实现“课堂—田间—企业”无缝衔接。
专业名称 | 核心课程 | 合作企业 | 技能证书 |
---|---|---|---|
现代农业技术 | 植物生理学、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营销 | 邛崃市农发集团、川农大研究院 | 农业技术指导员(中级) |
数控技术应用 | CAD建模、数控机床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 | 京东方成都基地、天府智能装备公司 | 数控车工(高级) |
电子商务 | 网店运营、直播营销、物流管理 | 京东西南分公司、抖音电商基地 | 电子商务师(三级) |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学校现有教职工182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5%,“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8%。通过“高校研修+企业实践”双轨培养机制,近五年累计选派67名教师赴德国、新加坡参与职业教育培训。
教学资源方面,学校建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包含虚拟仿真实训系统12套、专业教学视频2000余小时。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总值超3000万元,其中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由政府与企业联合投资1500万元建成。
指标 | 邛崃职高 | 四川省中职平均水平 | 全国示范校标准 |
---|---|---|---|
师生比 | 1:15 | 1:20 | 1:12 |
双师型教师占比 | 78% | 52% | 85% |
实训设备值(万元) | 3000+ | 1500 | 5000 |
四、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
学校构建“1+X”证书制度,与京东、天府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企业联合开发《岗位能力标准》和《课程认证体系》。近三年累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12个,企业订单班覆盖率达85%。
以“京东物流班”为例,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基础课程,第三年进入京东西南分拣中心顶岗实习,毕业后直接转正,实现“招生即招工”。2023年该校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比例达15%,本地就业留存率68%。
五、学生发展与社会影响
学校近三年职业技能大赛获奖人次达240人,其中省级一等奖16项。2023年高考升学率72.3%,较五年前提升20个百分点。毕业生创业率12%,孵化项目涵盖农业电商、智能维修等领域。
社会服务方面,学校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3000人次,为邛崃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输送技术骨干200余人。其“校村联动”扶贫模式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
邛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专业建设、创新培养模式,已成为西部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未来,学校需进一步优化数字化转型路径,加强国际化合作,以应对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其经验为县域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