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德阳科技农业职业学院(德阳农科职院)

德阳科技农业职业学院(德阳农科职院)

德阳科技农业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四川德阳。学院以“科技兴农、服务三农”为宗旨,紧密围绕现代农业产业链构建专业体系,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校园占地约600亩,拥有现代农业实训中心、智慧农业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并与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德	阳科技农业职业学院

作为西南地区聚焦农业科技与职业教育融合的高校,学院注重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开设涵盖种植、养殖、农业工程、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专业。其“校中企、企中校”的实训模式,以及“季节化课程”设计(如根据农时调整教学周期),体现了职业教育与农业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近年来,学院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实现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为区域乡村振兴输送了大量技术骨干。

以下从八个维度对学院进行系统性分析:

一、专业布局与产业适配性

学院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农业现代化需求,重点覆盖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及技术服务领域。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产业关联度实训基地类型
现代农业技术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对接粮食安全与果蔬种植校内农场、合作企业基地
农业装备应用农业机械应用技术服务农机智能化升级校企合作实训车间
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电商助力农产品流通数字化电商直播中心、物流仿真实训室

通过“专业群+产业链”的动态调整机制,近三年新增智能灌溉技术、农业大数据应用等专业方向,淘汰传统低效专业2个,实现专业与区域农业GDP增长点的同步率达85%。

二、师资结构与教学能力

学院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经验的深度融合。

师资类型占比企业实践经历科研成果
教授/副教授38%平均5.2年行业经验年均横向课题12项
企业兼职教师27%来自头部农业企业主导技术改造项目
青年讲师35%参与乡村振兴实践开发虚拟仿真课程

通过“教授工作室+企业导师制”模式,教师团队近五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开发活页式教材14本,其中《设施农业运维实务》被多校采用。

三、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学院构建“四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强化技术技能转化能力。

阶段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企业参与度
基础认知农业机械操作规范实操日志+模拟测试企业提供设备标准
专项训练无人机植保作业田间作业效果评估技术员现场指导
综合项目温室智能控制系统搭建团队协作与成本控制企业工程师评审
顶岗实习全产业链岗位轮训企业绩效考核人力资源部门介入

2023年数据显示,学生通过“季节化实训”掌握农作物生长周期管理能力,岗位适应期缩短至15天,较传统模式提升40%。

四、科研与社会服务效能

学院以应用技术研发为核心,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服务体系。

科研方向年度成果技术转化案例社会培训规模
智慧农业专利授权23项果园自动采摘机器人商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00人次
生态种植省级标准制定2项有机水稻种植技术推广扶贫干部技能提升班12期
农产品加工SCI论文8篇益生菌发酵饲料量产农村电商人才孵化300人

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教师团队深入德阳、广汉等12个县区,解决生产难题67例,带动合作企业增收超3000万元。

五、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

学院实施“精准就业”工程,构建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

指标2022届2023届行业分布
就业率95.6%96.8%农业及相关产业占比82%
对口率78%83%制造业、电商、物流为主
起薪水平4500元4800元高于区域平均水平12%
晋升周期--85%学生3年内担任技术骨干

典型就业单位包括新希望六和、通威股份、京东农业等龙头企业,部分毕业生通过“双创”政策成立农业服务公司,年营业额超百万元案例达9个。

六、国际化合作路径

学院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农业教育国际交流。

合作国家/地区项目类型输出资源引入资源
老挝学历教育联合培养水稻种植技术标准热带作物栽培经验
泰国师资培训基地智能温室管理课程跨境电商运营模式
荷兰技术研讨峰会无土栽培技术方案农业物联网系统架构

2023年招收留学生47人,开展“中文+农业技能”培训项目,为海外中资农场输送技术员23名,国际化教学占比提升至15%。

七、信息化建设水平

学院打造“农业+数字”智慧校园,赋能教学管理创新。

应用场景技术工具覆盖范围效能提升
课堂教学虚拟仿真平台全部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损耗降低60%
农场管理物联网监测系统300亩实训基地人力成本减少45%
就业服务AI岗位匹配引擎全校学生档案库岗位推荐准确率提升30%
科研协作跨校区云平台5个区域基地数据共享效率提高70%

通过“数字孪生农场”项目,学生可远程操控真实农机设备,实现“理论学习-虚拟训练-实体操作”的无缝衔接。

八、文化传承与社会责任

学院将农耕文化融入育人体系,践行乡村振兴使命。

  • 建设“川耕文化长廊”,展示都江堰灌溉史、蜀稻育种成就等非遗内容,开发《农耕文明与现代科技》校本课程。
  • 发起“科技下乡”志愿服务,近三年组织师生1200人次赴偏远乡村开展技术帮扶,惠及农户3000余户。
  • 承办“秦巴山区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促成合作协议金额超8000万元。
  • 设立“乡村振兴奖学金”,累计资助家庭困难学生187名,毕业生返乡创业率达18%。

通过“专业+文化+公益”三维联动,学院成为四川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教室进田间、论文写大地”的办学理念获得教育部专家组高度评价。

综上所述,德阳科技农业职业学院通过精准的专业定位、产教融合的实践体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及数字化转型,形成了鲜明的农业高职教育特色。其“立足德阳、辐射西南、服务三农”的发展路径,不仅为区域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人才支撑,更通过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反哺产业升级,实现了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未来需在国际化标准对接、新兴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持续突破,以应对全球农业科技竞争的新挑战。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