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西昌学院李书田(西昌李书田)

西昌学院李书田(西昌李书田)

李书田作为西昌学院近年来发展的核心推动者,其任职期间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产教融合等领域展现出显著的战略眼光与执行力。通过整合地方资源、优化专业布局、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他主导推动了学校从区域性院校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转型。尤其在彝族文化研究、新能源技术应用等方向,李书田团队构建了产学研协同生态,使西昌学院在四川省内同类院校中的竞争力明显提升。其提出的“扎根凉山、服务西南”办学理念,不仅深化了校地合作,更通过技术成果转化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

西	昌学院李书田

一、职务变迁与治理路径

李书田自2018年担任西昌学院院长以来,逐步构建“党委领导、行政负责、教授治学”的治理体系。其任期内推动实施《“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重点推进以下改革:

年份核心改革举措实施效果
2019启动二级学院目标责任制6个学院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2020推行“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实践类课程占比提升至45%
2021建立学科建设动态调整机制新增3个省级一流专业

二、学科建设与专业重构

通过“淘汰滞后专业、培育新兴学科”策略,李书田主导完成专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下表显示近三年学科布局变化:

学科类别2019年专业数2023年专业数增减幅度
传统师范类128-33%
新能源工科39+200%
民族医药类15+400%
智慧农业04新增

三、科研创新体系构建

李书田推动建立“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三级科研体系,关键指标对比如下:

指标类型2018年2023年增长率
纵向科研项目数58142145%
横向课题经费0.12亿0.78亿550%
专利授权量47219366%
省级以上平台3个9个200%

四、产教融合实践模式

通过“引企入校、筑巢引凤”策略,构建多元协同育人机制:

  • 与攀钢集团共建钒钛材料实验室,实现设备共享率达85%
  • 联合凉山州农科院建立苦荞种质资源库,培育抗旱品种3个
  • 引入京东物流共建智慧仓储实训中心,年培训量超2000人次
  • 与州文旅局合作开发彝绣数字化课程,带动就业300余人

五、民族地区服务成效

针对凉山州特殊区位,李书田团队实施教育扶贫“三大工程”:

项目名称覆盖地区受益人数资金规模
推普助学行动11个县12万青壮年0.35亿
技能培训计划深度贫困村4.2万人次0.18亿
非遗传承基地彝族聚居区3000余人0.08亿

六、师资队伍建设突破

实施“博士倍增计划”与“双师素质提升工程”,数据对比显示:

年份博士占比企业挂职教师高级职称比例
201818%32人35%
202337%156人48%

七、校园文化建设创新

李书田提出“一核三维”文化育人体系,重点打造:

  • 彝族非遗工坊:年开展传统技艺研习活动120余场
  • 航天精神展馆:收藏长征火箭残骸及科普展品200余件
  • 生态文明长廊:展示邛海湿地修复等本土环保案例
  • 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量年均增长65%

八、面临的挑战与争议

在快速扩张过程中,也存在以下争议点:

问题领域具体表现师生反馈比例
专业调整阵痛部分基础文理学科师资流失38%
科研考核压力青年教师人均论文指标翻倍52%
基建速度争议新校区建设负债率达45%27%
校企合作边界企业介入课程设置引发讨论19%

李书田治下的西昌学院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期,其“立足地方、服务战略”的发展路径为西部高校转型提供了样本。然而,如何在规模扩张与内涵建设之间保持平衡,在服务地方与学术追求之间寻求突破,仍是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未来需重点关注学科特色凝练、师资结构优化、债务风险防控等关键领域,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