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播电视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四川省教育厅管理。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60年成立的成都广播函授学校,2004年正式升格为高职院校,2013年迁入郫都区新校区。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以“广播电视”为特色的高职院校,学院立足传媒影视、信息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构建了“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开设数字媒体技术、影视动画、播音与主持等28个专科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5个,形成“大传媒”专业集群。学院拥有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与四川电视台、成都影视集团等3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专业布局与特色专业
学院专业设置紧密围绕“传媒+”产业链,形成影视制作、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三大专业群。
专业群 | 核心专业 | 省级重点专业 | 校企合作项目 |
---|---|---|---|
影视制作群 | 影视编导、摄影摄像、影视特效 | 影视动画(2018年认定) | 四川电视台联合培养班 |
数字媒体群 | 数字媒体技术、虚拟现实应用技术 | 数字媒体技术(2020年认定) | 华为ICT学院订单班 |
艺术设计群 | 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 广告设计与制作(2019年认定) | 腾讯游戏美术定向班 |
特色专业建设中,影视动画专业配备动作捕捉实验室、定格动画工作室,与追光动画共建实训项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引入达索系统三维设计软件,实现课程内容与企业技术同步更新。
二、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学院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通过企业挂职、行业培训构建复合型师资队伍。
类别 | 高级职称占比 | 硕士以上学历 | 行业经历教师 |
---|---|---|---|
专任教师 | 42% | 78% | 65% |
兼职教师 | 28% | / | 100% |
教学团队 | 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 建成在线精品课程12门 | 参与行业标准制定5项 |
典型如影视特效教研室,8名教师中5人具备好莱坞DI认证,3人参与过《哪吒之魔童降世》后期制作;数字媒体技术团队与华为联合开发“5G+XR”实训平台,实现技术反哺教学。
三、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构建“三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形成“课堂-工作室-企业”能力培养链条。
实践阶段 | 教学场所 | 项目类型 | 考核标准 |
---|---|---|---|
基础实训 | 校内基础实验室 | 设备操作/软件应用 | 操作规范达标率 |
项目实训 | 专业工作室 | 商业案例模拟 | 作品完整度评价 |
顶岗实习 | 合作企业岗位 | 实际项目参与 | 企业满意度评分 |
影视制作专业学生需完成不低于600小时的片场实操,广告设计专业引入真实商业需求,近三年学生作品被采用达127件。校企共建的“影视联合创作中心”年均孵化微电影项目30余部。
四、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探索“资源互嵌、利益共享”合作机制,形成多样化产教融合形态。
合作类型 | 代表企业 | 合作内容 | 成效指标 |
---|---|---|---|
订单培养 | 四川IPTV | 设立“融媒体运营班” | 年输送人才80+ |
设备捐赠 | 索尼中国 | 捐赠4K演播系统 | 支撑省级实训基地 |
产学研联合体 | 腾讯云 | 共建大数据实验室 | 开发3门定制课程 |
与成都影视城管委会共建“产教融合园区”,引入12家文创企业入驻,实现“教室即工位、作品即产品”的教学场景。2022年校企联合申报专利7项,技术成果转化收益超200万元。
五、国际化教育发展
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拓展国际教育资源。
项目类型 | 合作院校 | 培养方式 | 交换生比例 |
---|---|---|---|
学分互认 | 韩国又石大学 | 2+1+1分段培养 | 年均15人 |
短期研学 | 美国纽约电影学院 | 暑期大师工作坊 | 参与率32% |
标准引进 | 澳大利亚启思蒙学院 | TAFE认证课程 | 覆盖6个专业 |
引进英国EDEXCEL影视制作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开发双语课程18门。2023年承办“一带一路”数字媒体教育论坛,与14国院校建立合作关系。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
依托行业优势开展应用研究,形成“教研相长”生态。
科研方向 | 代表性成果 | 技术转化案例 | 社会培训量 |
---|---|---|---|
影视技术应用 | 虚拟制片技术白皮书 | 四川卫视虚拟场景搭建 | 年培训2000人次 |
新媒体传播 | 短视频传播力指数模型 | 成都市政务抖音号运营 | 政务专题培训37场 |
文化数字化 | 非遗数字采集规范 | 蜀绣数字博物馆建设 | 传承人培训项目12个 |
建有“超高清视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承接央视纪录片频道后期制作项目;开发的“智慧融媒体”系列课程被全省17家市县融媒体中心采用。
七、校园文化建设特色
打造“传媒特质+地域文化”双核驱动的文化育人体系。
文化品牌 | 活动形式 | 参与覆盖率 | 获奖情况 |
---|---|---|---|
金犊奖创作营 | 广告创意大赛 | 92%学生参与 | 获大广赛一等奖3项 |
天府影像展 | 纪录片联合创作 | 教师全员指导 | 入围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
戏曲动漫创作 | 非遗大师进校园 | 国家文旅部创新案例 |
每年举办“光影天府”影视周,邀请行业大咖开展大师讲座;“蜀风雅韵”工作坊将传统刺绣、竹编技艺融入现代设计课程。
八、质量保障与创新发展
构建“四位一体”质量监控体系,持续推进教学改革。
监控维度 | 执行标准 | 改进措施 | 成效验证 |
---|---|---|---|
人才培养 | 企业满意度≥90% | 动态调整专业设置 | 2023年新增智能融媒体专业 |
教学运行 | 核心课合格率≥95% | 实施PDCA循环整改 | 近两年教学事故零记录 |
社会服务 | 横向课题年增长15% | 组建跨学科团队 | 2023年到账经费增42% |
启动“数字工匠”培育计划,开发AR/VR实训资源包;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成都广播电视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特色发展,已形成“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办学格局。其“教学工厂”模式有效破解影视类高职实践教学难题,“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为行业输送大批骨干力量。未来需在国际化标准引进、新兴专业布局、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持续突破,向着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