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高级机械技工学校大专教育作为西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以“工匠精神”为核心,致力于培养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依托“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四川省机械行业骨干院校”双重优势,构建了“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办学模式。通过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形成了中高职衔接的贯通式培养体系。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其中70%以上进入中国航发成发、成飞集团、京东方等龙头企业,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人才供给基地。
一、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大专专业聚焦先进制造领域,形成“机械制造+智能控制+工业服务”三大集群。核心专业包括数控技术应用、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其中数控技术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结构,前两年完成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等公共平台课程,第三年根据岗位方向分流至精密加工、自动化控制等专项模块。
专业名称 | 核心课程 | 实训项目 | 就业方向 |
---|---|---|---|
数控技术应用 | CAD/CAM、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 五轴加工中心实训、逆向工程实践 | 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智能制造产线维护 |
工业机器人应用 | 机器人离线编程、机电一体化技术 | ABB机器人工作站调试、视觉系统应用 | 自动化产线集成、智能仓储管理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动力电池管理、驱动电机原理 | 充电桩安装调试、整车故障诊断 | 新能源设备维保、汽车电子研发 |
二、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校构建了“专任教师+企业导师”双师型队伍,现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5%,“四川省技术能手”5人,聘请行业专家23人担任兼职导师。教学资源方面,建有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精密测量实验室等12个专项实训场所,设备总值超8000万元,其中包含价值1200万元的德国DMG五轴加工中心和瑞士雷诺刀具预调仪等国际先进设备。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成果 |
---|---|---|---|
正高级讲师 | 18 | 12% | 主持省级精品课建设3项 |
企业高级技师 | 26 | 17% | 参与制定行业标准5项 |
硕士以上学历 | 45 | 30% |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7篇 |
三、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与42家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形成“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与中国航发成发共建“航空发动机装试训中心”,与京东方联合开发“智能工厂虚拟仿真系统”。近三年累计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1200人次,定制化培养“成飞班”“博世班”等专项人才360人。
合作企业 | 合作形式 | 年度成果 | 典型项目 |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3+2中高职衔接 | 年输送学生200人 | 航空零部件数控加工课程共建 |
西门子工业软件 | 校企联合实验室 | 认证NX工程师87人 | 数字化工艺设计平台开发 |
四川川崎机器人 | 学徒制培养 | 定向就业率100% | 工业机器人维护标准制定 |
四、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毕业生呈现“高对口率、高起薪、高稳定性”特征。2023届毕业生平均起薪达5800元/月,从事技术研发岗位占比42%。学校建立“职业生涯全周期”服务体系,通过“岗位认知实训-职业技能鉴定-就业跟踪回访”三级机制,确保就业质量。近三年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142人次,其中数控铣项目包揽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连冠。
五、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推行“三教改革”实施方案,开发活页式教材18本,建设虚拟仿真课程资源库。实施“1+X”证书制度,学生获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等X证书通过率92%。创新考核方式,引入企业实际项目作为期末考试内容,建立“过程性考核占60%”的评价体系。
六、基础设施建设
校园占地180亩,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建有智能制造实训大楼、工业4.0体验中心等标志性建筑。实训设备年更新率保持15%以上,2023年新增智能产线模拟系统、增材制造实验室等设施。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效显著,教学场所5G网络全覆盖,开发移动学习APP实现资源云端共享。
七、社会服务能力
年开展社会培训超1.2万人次,承接企业员工技能提升项目47个。为凉山州、甘孜州等地开展精准扶贫培训,累计培养彝区技能人才312人。技术开发服务到款额年均增长25%,2023年横向课题经费突破800万元,其中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的“复合材料构件高效加工技术”项目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200万元。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布局
面对智能制造转型升级需求,学校正着力破解“跨学科师资短缺”“实训资源迭代滞后”等瓶颈。启动“双师素质提升工程”,选派骨干教师赴德国学习工业4.0课程体系。投资3000万元建设“数字孪生实训中心”,预计2025年投入使用。未来三年计划新增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安全等前沿专业,构建服务“成都智造”的人才培养新高地。
通过系统性分析可见,成都市高级机械技工学校大专教育在专业建设、产教融合、就业质量等方面形成显著优势,但在数字化转型速度、新兴专业布局等方面仍需加速。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学校有望依托区位优势,打造西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标杆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