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内江公办卫校(内江公立卫校)

内江公办卫校(内江公立卫校)

内江公办卫校作为川南地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始终秉持“健康服务、技能为本”的办学理念,依托内江市深厚的医疗资源和产业基础,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医学教育体系。学校以护理、药学、医学技术等专业为核心,通过“校院合作”“医教融合”模式,培养了大量适应基层医疗需求的实用型人才。近年来,学校持续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实训设施建设,与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内江市中医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形成“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培养链条。在区域医疗人才供给、健康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川南地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标杆院校。

内	江公办卫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内江公办卫校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内江医学专科学校,2019年经省级部门批准升格为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成为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学校定位为“立足川南、服务基层、医养结合”,重点培养护理、康复治疗、药学等领域技术技能人才。

发展阶段 关键事件 办学成果
1958-1998年 中等医学教育阶段 培养基层医护人才超5000人
1999-2018年 转型为卫生职业学校 增设医学检验、药剂等专业
2019年至今 高职院校建设 年均毕业生规模突破1000人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开设7个高职专业,覆盖医疗、药学、康复三大领域。其中护理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对接区域康养产业需求。课程体系采用“1+X”证书制度,融入职业技能标准。

专业名称 核心课程 职业资格证书
护理 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护士执业资格证
药学 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 药师从业资格证
康复治疗技术 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中医康复学 康复医学治疗士证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4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占比35%,“双师型”教师达68%。建有模拟病房、药剂实训中心等12类实训场所,并与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共建临床教学基地。

师资类别 人数 占比
教授/主任医师 18 7.3%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54 21.9%
中级职称教师 122 49.6%

四、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

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85%以上进入基层医疗机构。学校通过“订单班”模式与内江市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培养协议,实现“入学即就业”。

年份 毕业生总数 就业率 基层就业比例
2021年 892人 93.2% 81.5%
2022年 945人 92.8% 79.3%
2023年 1023人 94.5% 83.1%

五、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校与内江市医疗“三甲”医院共建6个专科实训中心,与四川恒康药业等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近五年累计完成企业横向课题17项,技术成果转化收益超300万元。

合作类型 合作单位 项目内容
医教协同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联合培养ICU专科护士
订单培养 百杏堂连锁药房 中药调剂员定向输送
产学研合作 汇宇制药有限公司 药物制剂工艺优化研究

六、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学校年均开展卫生健康培训超5000人次,承接内江市“乡村医生能力提升计划”。疫情期间派出235名师生参与社区核酸检测工作,累计服务时长超1.2万小时。

服务项目 年度人次 社会效益
基层医疗培训 1260人 覆盖两区三县卫生院
健康科普活动 89场次 受益群众3.2万人
应急救护支援 183人次 保障大型活动17场

七、学生发展与升学路径

学校构建“中职-高职-专升本”贯通培养体系,与成都医学院等本科院校建立“3+2”对口升学通道。2023年专升本录取率达28.7%,较五年前提升15个百分点。

升学类型 合作院校 年度升学人数
统招专升本 川北医学院 68人
成人高考 西南医科大学 132人
自考助学 成都大学 95人

八、发展挑战与未来规划

内	江公办卫校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需优化(如智慧养老专业缺口)、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等问题。根据《“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培养规划》,学校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康养实训大楼,力争2025年实现省级“双高计划”建设目标。

  • 短期目标(2024-2026):新增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打造川南首个“医养教”融合实训基地。
  • 长期愿景(2027-2030):建设成为国家高水平康养护理人才培养基地,年培训规模突破8000人次。
  • 战略路径:深化“政-校-企-院”四方联动机制,重点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健康产业需求。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