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成都核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成都核工职校)

成都核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成都核工职校)

成都核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以核工业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学校依托中国核工业体系办学,深度融入国家核能发展战略,构建了以核电技术、放射化工、核设备制造为核心的专业群,形成“核特色+高端制造”的办学格局。校园占地400余亩,拥有核电站模拟实训中心、核辐射检测实验室等先进教学设施,与中核集团、中广核等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三年毕业生进入核电系统就业比例达27%以上,在西南地区同类院校中居于领先地位。

成	都核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国营八五七厂技工学校,2004年划转四川省管理并升格为高职院校。作为中国核工业技能人才培育基地,学校始终围绕“服务国家战略、传承核工业精神”的办学宗旨,形成“双核驱动”(核技术应用与高端装备制造)发展路径。

时间阶段重大发展节点办学层次
1958-1999隶属核工业部直属技校中等职业教育
2000-2003企业办学转制过渡期混合所有制办学
2004-至今省级示范高职建设高等职业教育

二、专业体系与课程建设

学校构建“核能产业链+智能制造”专业集群,设置核电设备维护、核化工技术等6个核类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等8个支撑专业。开发《核电站运行仿真》《核辐射防护》等特色课程,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课程14门。

专业类别核心专业合作企业就业领域
核技术类核电设备维护中核建工核电站运维
智能制造类数控技术东方电气核电装备生产
电子信息类智能仪表技术中国一重核电控制系统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学校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通过企业挂职、国际认证培训等方式优化师资结构。现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具有核行业背景教师占比达65%。

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双师比例
副高以上38%硕士及以上62%89%
中级45%本科33%/
初级17%专科及以下5%/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体系

学校投资2.3亿元建设核能实训中心,包含压水堆模拟机房、核辐射检测实验室等18个专项实训场所。与中核集团共建“核电工匠培育基地”,实现“理论-仿真-实装”三级实训体系。

实训类型设备价值合作项目
基础实训8000万元省级财政支持
专业实训1.2亿元中核集团共建
虚拟仿真3000万元校企联合开发

五、产教融合创新模式

学校开创“三阶递进”培养体系:一年级认知实习(企业参观)、二年级跟岗实训(设备维护)、三年级顶岗实习(参与真实项目)。与中核建工等企业共建“订单班”,实行“1.5+1.5”学制分段培养。

  • 现代学徒制覆盖8个专业
  • 企业新型学徒制年培养300人
  • 校企联合开发岗位标准12项
  • 技术服务平台年承接企业项目50+

六、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

学校毕业生在核电系统平均起薪达6500元/月,高于省属高职平均水平18%。2023届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比例达19%,专业对口率连续五年保持在82%以上。

指标2021届2022届2023届
就业率96.8%97.2%97.5%
核电就业占比25%27%28%
国企就业率68%71%73%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学校年开展核工业特有工种培训超3000人次,为巴基斯坦、苏丹等“一带一路”国家培养核电技术人才126人。核应急演练中心被纳入国家核事故应急体系,承担西南地区70%的应急演练任务。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布局

面对新能源产业变革,学校正推进“双核拓展”计划:横向拓展氢能、光伏等新能源专业,纵向深化核医学、核农学等交叉学科。投资5亿元建设产教融合园区,预计新增智能核能装备、核技术应用本科专业。

成都核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凭借鲜明的核工业特色和深度的产教融合,在高职教育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其“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人才。未来需在数字化教学转型、国际化标准对接等方面持续突破,巩固行业办学标杆地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