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酿酒(四川水院酿酒)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酿酒(四川水院酿酒)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酿酒专业依托水利工程学科优势,创新性地将传统酿造工艺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以川酒产业需求为导向,整合校内水利工程、环境监测等跨学科资源,形成了"水文-微生物-酿造"三位一体的技术路径。通过校企共建的"川酒数字化酿造实训中心",实现了从原料处理到智能窖池管理的全流程实践教学。专业师资团队中既有国家级白酒评委,也有水利工程领域专家,形成交叉学科教学特色。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在川酒企业就业率达85%以上,参与完成的"浓香型白酒节水降耗技术"项目年节水超12万吨,充分体现了产教融合的实践价值。

四	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酿酒

一、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设置采用"基础共享+专业分化"模式,形成水利工程与酿酒技术交叉融合的特色。核心课程包括《酿造微生物学》《酒类品评技术》《酿酒设备运维》等,其中30%课程由企业工程师联合开发。

课程类型代表性课程授课主体实践占比
专业基础课酿造微生物学、酿酒化学校内教师40%
核心技术课固态发酵技术、酒体设计企业导师+校内教师60%
拓展课程酿酒废水处理、智能窖控系统跨院系教师30%

二、实训资源配置

建有国内首个"水-酒联动"实训基地,包含标准化酿造车间、智能品控实验室和循环水处理系统。与五粮液、剑南春等企业共建的"厂中校"可容纳200人同时实训。

实训模块设备配置合作企业年培训量
原料处理区自动化甑锅系统、水分检测仪泸州老窖300人次
发酵控制区智能温控窖池、在线监测系统郎酒集团250人次
灌装封装区无菌灌装线、激光打标机沱牌舍得200人次

三、师资队伍结构

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其中高级酿酒师占比45%,具有企业经历教师达70%。实施"大师工作室"制度,聘请5位省级白酒评委担任实践导师。

职称结构企业经历教师双师比例年龄分布
教授:副教授:讲师=1:3:670%85%35-50岁占65%
国家评委:省级评委=2:8//40-55岁占75%
博士:硕士=2:8//30-45岁占80%

四、科研创新成果

近五年承担市厅级以上项目17项,获授权专利23项。开发的"酒糟资源化利用技术"使企业处理成本降低40%,"低温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能耗降低25%。

成果类型代表性项目转化企业经济效益
工艺优化固态发酵湿度控制装置水井坊年增效800万元
环保技术酿酒废水回用系统剑南春节水12万吨/年
智能装备窖池温度场监测仪丰谷酒业提升优酒率15%

五、校企合作模式

构建"四阶递进"培养体系:1学期认知实习→2学期跟岗学习→3学期轮岗实训→4学期顶岗就业。与18家酒企签订订单培养协议,设立"川酒卓越工程师班"。

  • 共建产业学院:与宜宾五粮液共建"浓香型白酒学院"
  • 技术研发联盟:参与"四川省白酒循环经济产业联盟"
  • 人才定制培养:为泸州老窖定向培养设备运维专员
  • 技能认证中心:设立NSES品酒师资格认证考点

六、学生技能培养

实施"三级能力进阶"培养:基础技能(感官评测)→专项技能(勾调技术)→综合技能(生产管理)。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27项。

能力维度训练项目考核标准达标率
品评能力酒度差识别、香型判别≥90%准确率82%
勾调技术基酒组合、风味调控偏差≤3%78%
设备操作甑锅操控、色谱分析故障率≤5%85%

七、行业服务贡献

年开展技术培训2000人次,承接企业横向课题35项。开发的"酿酒企业水资源管理系统"在川内推广至43家企业,推动行业节水标准制定。

  • 技术标准制定:参与《白酒生产清洁生产规范》编制
  • 行业白皮书:发布《川酒产业水资源利用报告》
  • 应急技术支持:为暴雨灾后酒企提供微生物防控方案
  • 国际交流:承办"一带一路"酒业发展论坛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

面临传统工艺数字化改造慢、复合型师资短缺等问题。计划通过建设数字孪生酿造实验室、引进AI品控系统、建立跨学科教师发展中心等举措破局。

挑战领域具体问题解决方案预期成效
技术升级传统窖池数字化程度低部署物联网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覆盖率提升至90%
师资建设缺乏智能制造领域教师引进食品机械专业人才双师比例提高至95%
产教融合企业需求响应滞后建立动态需求对接机制项目转化周期缩短40%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酿酒专业通过构建"水工+酿造"特色培养体系,在川酒产业技术革新和绿色转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其将水利工程技术融入传统酿造的跨界思维,不仅提升了专业技术含量,更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范式。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该专业有望成为智慧酿酒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持续为传统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