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发展综述
作为四川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在2020年面对复杂环境展现出较强韧性。全年以“双高计划”建设为核心,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推进专业群与区域产业精准对接。数据显示,当年招生规模突破5000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6.8%,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同比增长37%。通过实施“三教改革”攻坚行动,建成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2门,立项省级重点教改项目4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院创新开展“云实训+错峰实习”模式,保障实践教学效果。同时,与华为、京东等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取得实质性进展,校企联合开发教材14部,形成“岗课赛证”融通培养体系。基础设施方面,投入1.2亿元完成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扩建及智慧校园二期工程,生均教学设备值提升至1.8万元。总体来看,学院在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后续申报国家“双高计划”奠定坚实基础。
一、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2020年学院重点优化“医药护理+智能制造”双轮驱动专业布局,新增老年服务与管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2个专业,停招3个就业率低的专业。
专业群 | 核心专业 | 产业匹配度 | 2020新增资源 |
---|---|---|---|
医药健康专业群 | 护理、药学、康复治疗技术 | 对接乐山“医疗养老示范市”战略 | 虚拟仿真实训室3间、三甲医院订单班5个 |
智能制造专业群 | 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物联网 | 服务峨眉山经开区智能装备产业 | 1+X证书试点3项、校企共建课程11门 |
数字经济专业群 | 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 | 支撑乐山数字经济走廊建设 | 产业学院2个、企业导师库扩容至60人 |
教学改革方面,推行“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第1学期夯实通识基础,第2-4学期专项技能训练,第5-6学期顶岗实习。开发活页式教材8本,建成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覆盖护理、机械加工等6个专业。
二、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内培外引”策略优化师资结构,引进博士3人、副高职称教师12人,选派28名教师赴德国、新加坡研修。
指标 | 2019 | 2020 | 变化 |
---|---|---|---|
高级职称占比 | 31% | 36% | +5个百分点 |
双师素质教师 | 78% | 85% | +7个百分点 |
企业兼职教师 | 92人 | 135人 | 新增43% |
教师人均培训时长 | 42小时 | 58小时 | 提升38% |
实施“名师工作室”计划,组建护理、智能制造等领域教学团队4个,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建立教师企业实践考核制度,要求专业课教师每学年累计驻企实践不少于40天。
三、科研与社会服务
横向课题到账经费突破800万元,较上年增长45%,其中与峨眉山市政府合作的“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项目单项金额达180万元。
科研类型 | 项目数 | 成果转化 | 社会培训 |
---|---|---|---|
纵向课题 | 市厅级12项、省级5项 | 专利授权9项(含发明专利2项) |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200人次 |
横向课题 | 企业委托项目23项 | 技术标准制定4项 | 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4500人日 |
技术服务 | 检测服务150例次 | 设备共享使用率达65% | 社区教育覆盖率提升至78% |
建成乐山市生物医药中试基地、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全年承接企业产品检测、工艺改进等服务案例87项。开展“电商扶贫”专项行动,帮助马边彝族自治县销售农产品超1200万元。
四、学生发展与就业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6.8%,对口就业率提升至81%,留川就业比例达73%。护理专业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92%,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就业指标 | 2020数据 | 全省高职均值 | 优势领域 |
---|---|---|---|
就业率 | 96.8% | 91.5% | 医药、制造类专业 |
专升本比例 | 18.7% | 15.2% | 护理、会计专业突出 |
创业率 | 3.2% | 2.8% | 电商、乡村旅游领域 |
雇主满意度 | 94.6分 | 89.3分 | 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维度 |
实施“一生一策”精准就业指导,建立重点企业人才储备库。开展“双创”训练营12期,孵化学生创业项目27个,其中“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获省级金奖。
五、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与京东、吉利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3个,校企共同开发课程32门,接收顶岗实习学生1876人次。
合作模式 | 参与企业 | 共建内容 | 成效指标 |
---|---|---|---|
订单培养 | 比亚迪、丝丽雅集团 | “丝丽雅班”“比亚迪新能源班” | 订单学生留存率98% |
生产性实训 | 峨眉山药业、经纬达科技 | 药品生产线、智能终端检测中心 | 年产值超800万元 |
技术研发 | 华为(成都)、阿里云 | 云计算实验室、智慧城市研究院 | 联合申报专利5项 |
职业培训 | 乐山餐饮协会、文旅集团 | 美食制作大师工作室、导游实训基地 | 培训3200人次/年 |
成立乐山市产教融合联盟,吸纳成员单位47家,发布《智能制造人才需求白皮书》。校企协同开发“岗位能力标准”16项,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六、信息化建设与治理
投入1500万元完成智慧校园二期工程,建成“5G+工业互联网”实训平台,实现教学场所物联网全覆盖。
建设项目 | 功能升级 | 应用场景 |
---|---|---|
智慧教学系统 | 课堂行为数据采集分析 | 自动生成教学质量报告 |
实训管理平台 | 设备预约、耗材监控 | 实训工单电子化流转 |
AI督导系统 | 教学过程智能诊断 | 异常情况实时预警 |
政务云平台 | 跨部门数据共享 | “最多跑一次”审批 |
构建“平台+模块”数字资源体系,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8个,校本数据中心存储教学资源12TB。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学课程占比达92%,学生满意度测评达91分。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韩国又松大学、泰国清迈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开展“2+2”专本连读项目,护理专业国际化课程占比提升至35%。
项目类型 | 合作院校 | 培养模式 | 输出成果 |
---|---|---|---|
学历提升 | 韩国又松大学 | 护理专业“2+2”分段培养 | 12名学生赴韩升学 |
师资培训 | 德国F+U萨克森职教集团 | 双元制教学法研修 | 认证培训师8名 |
标准输出 | 柬埔寨金边技训中心 | 机电一体化课程标准本地化 | 开发教材3套 |
技能竞赛 | 一带一路国家职业院校 | 云计算技术应用赛项 | 获国际铜奖1项 |
建立“中文+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海外侨胞开展电商运营、传统工艺等培训6期。承办“澜沧江-湄公河职业教育联盟”云论坛,发布《产教融合乐山实践》案例集。
八、文化建设与社会责任
打造“嘉州工匠文化长廊”,开展劳动模范进校园活动15场,学生志愿服务时长人均达68小时。
项目名称 | 实施内容 | 社会效益 |
---|---|---|
非遗传承基地 | 峨眉扎染、夹江年画工作坊 | 培育非遗传承人42名 |
乡村振兴学院 | 技术帮扶马边彝区12个村 | 带动农户增收超500万元 |
应急救护培训 | 社区居民CPR持证培训 | 普及3.2万人次 |
环保科普行动 | 岷江流域生态监测项目 | 形成调研报告被市政府采纳 |
全年开展文化惠民活动43场,承接市级以上文体赛事8次。抗疫期间组织师生参与社区防控志愿服务,开发“心理援助云平台”服务群众超2万人次。
<p{对齐}=>乐山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通过多维改革形成特色发展格局:专业建设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链,教学改革突出职教类型特征,社会服务彰显地方高校担当。尤其在产教融合机制创新、信息化教学转型、国际化标准输出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为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西部职教样板”。未来需在高端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品牌影响力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向国家“双高计划”院校目标迈进。</p{对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