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是川东北地区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依托区域产业需求构建了“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育人体系。该系开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核心专业,形成以智能硬件开发、物联网系统集成、电子信息设备维护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向。近年来,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引入行业认证标准、深化“1+X”证书试点,累计为成渝地区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3000人。现有校内教师团队中高级职称占比达45%,建有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年均增长15%。该系注重实践教学创新,与京东方、华为等企业共建“厂中校”模式,实现教学场景与生产环境无缝衔接,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2%以上,成为区域电子信息产业链的重要人才供给源。
一、专业培养体系与产业适配性
该系构建了“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岗位群”三级课程体系,核心课程覆盖电路分析、单片机应用、传感器技术等岗位关键能力。通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库,将5G通信、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融入教学,形成动态调整机制。
培养方向 | 核心课程 | 职业证书 | 合作企业 |
---|---|---|---|
智能终端开发 | Android应用开发、嵌入式系统 | 移动应用开发(1+X) | 京东方、OPPO |
物联网工程实施 | RFID技术、LoRa组网 | 物联网工程师 | 华为、中兴 |
电子设备运维 | SMT工艺、智能检测 | 电子装联工艺师 | 富士康、长虹 |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建设
采用“平台+模块”课程架构,公共基础课占比30%,专业核心课占比40%,实践课程占比30%。重点建设《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等3门省级精品课程,开发虚拟仿真资源库涵盖12类典型工作场景。
课程类型 | 代表性课程 | 考核方式 | 企业参与度 |
---|---|---|---|
专业基础课 | 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 | 过程性考核+期末考试 | 企业提供案例库 |
核心技术课 | FPGA应用开发、工业网络控制 | 项目答辩+实操测试 | 企业工程师联合授课 |
岗前强化课 | 智能产线调试、设备维护 | 企业现场考评 | 全程驻场指导 |
三、实训条件与产教融合
建成“四层递进”实训体系:基础实验→专项实训→综合项目→顶岗实习。投入2800万元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包含SMT生产线、工业物联网实验室等12个功能区。
实训类别 | 设备总值 | 合作模式 | 年培训量 |
---|---|---|---|
基础实验 | 680万元 | 校方自主建设 | 1200人次 |
生产性实训 | 1500万元 | 企业捐赠设备 | 800人次 |
虚拟仿真 | 320万元 | 校企联合开发 | 500人次 |
四、师资队伍结构优化
实施“双百工程”计划,引进行业技术骨干23人,培育省级教学名师2名。构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导师”三级梯队,开展德国职业教育标准研修项目。
师资类型 | 人数占比 | 企业经历要求 | 代表成果 |
---|---|---|---|
教授/副教授 | 38% | ≥2年行业经验 | 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
双师型教师 | 65% | 持有行业资格证 | 横向课题27项 |
企业兼职导师 | 42人 | 一线技术主管 | 联合开发教材9本 |
五、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
建立“就业跟踪-质量反馈-培养改进”闭环机制,近三届毕业生平均起薪达5200元/月,专业相关度89%。主要就业于智能制造业、通信工程等领域。
指标维度 | 2020届 | 2021届 | 2022届 |
---|---|---|---|
就业率 | 91.2% | 93.5% | 94.8% |
对口就业率 | 85.7% | 88.3% | 90.1% |
专升本比例 | 12.5% | 14.8% | 16.3% |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近三年纵向科研经费年均增长25%,承担市级以上项目18项。组建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技术服务团队,年均开展职工培训超4000人次。
科研类型 | 项目数 | 经费规模 | 成果转化 |
---|---|---|---|
省部级课题 | 6项 | 120万元 | 专利授权9件 |
市厅级课题 | 12项 | 85万元 | 技术标准2项 |
横向合作 | 23项 | 185万元 | 产生经济效益360万 |
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构建“校-省-国家”三级竞赛体系,年均参与学生达600人次。近五年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2项、“挑战杯”二等奖1项,孵化创新创业项目37个。
竞赛类别 | 获奖等级 | 参与人数 | 成果转化 |
---|---|---|---|
电子设计竞赛 | 国家一等奖2项 | 120人/年 | 产品化项目4个 |
智能车竞赛 | 省级一等奖5项 | 90人/年 | 技术方案转让3套 |
创新创业大赛 | 银奖2项 | 80人/年 | 注册公司2家 |
八、国际化办学探索
与泰国清迈大学共建“中泰智能电子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双语课程12门。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累计培养留学生43人,输出国际师资5人次。
合作项目 | 合作院校 | 交流形式 | 成果输出 |
---|---|---|---|
学分互认 | 马来西亚英迪大学 | 学期交换 | 联合培养方案2套 |
标准输出 | 老挝国立大学 | 师资培训 | 技术标准1项 |
资源共享 | 白俄罗斯戈梅利大学 | 在线课程 | 共享资源库容量2TB |
该系通过多维度的改革实践,形成了“政校行企”四方协同的育人生态。在专业建设方面,紧密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需求;在教学改革方面,率先推行“现代学徒制”和“课程思政”融合模式;在服务地方方面,牵头成立川东北智能终端产教联盟,年均为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百余项。未来需在高端人才引进、科研平台能级提升、国际化认证标准对接等方面持续突破,进一步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