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省双流区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川双流建职校)

四川省双流区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川双流建职校)

四川省双流区建设职业技术学校是成都市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标杆,自1983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区域经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使命。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该校在建筑类、智能制造类专业建设上形成显著优势,与双流区“空港新城”“天府新区”等区域发展战略深度契合。学校现有在校生规模超5000人,开设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机械加工技术等12个核心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达60%。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与中铁二局、通威集团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超过85%,为区域产业升级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人才。

四	川省双流区建设职业技术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双流县建筑工程职业中学,2008年更名为现名并迁入新校区,2019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办学定位聚焦“三个对接”:专业设置对接区域支柱产业(如建筑、航空配套制造),人才培养对接企业岗位需求,课程体系对接职业标准。

年份重大事件发展成果
1983-2000初创阶段获评省级重点职高,建筑类专业雏形初现
2001-2015扩容升级新校区建成,新增智能制造类专业群
2016-至今示范引领入选“1+X”证书试点,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建筑+智能制造”双轮驱动的专业体系,其中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配备BIM技术实训室;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与西门子合作开发课程。课程设置实行“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岗位实战”三级架构,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占比达40%。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核心课程合作企业
建筑技术类建筑工程施工工程制图、BIM建模、施工管理中铁二局、华西集团
智能制造类数控技术应用数控编程、CAD/CAM、工业机器人操作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西门子
信息技术类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布线、云计算基础、网络安全华为技术、腾讯云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1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2%。通过“名师工作室+企业技师驻校”模式,聘请行业专家28人参与教学。实训设备总值超8000万元,建有装配式建筑实训中心智能控制实训室等32个专项场地。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代表成果
正高级教师2511.6%主持省级课题5项
企业兼职教师4319.9%开发企业定制课程12门
硕士以上学历9744.9%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6篇

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与67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形成“订单培养+工学交替”育人模式。例如,与通威太阳能共建“光伏技术订单班”,与中国五冶联合开发“装配式建筑施工”课程包。校内设立“企业大师工作室”12个,年接收学生顶岗实习超1500人次。

五、学生发展与升学就业

近三年毕业生升学率达67%,其中通过单招考试进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比例达81%。就业学生中,72%进入大型国企或行业龙头企业,平均起薪高于区域中职平均水平15%。

指标202120222023
毕业生总数142815621635
升学率63%68%71%
对口就业率82%86%85%
平均月薪380041004350

六、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为退役军人、农民工提供建筑工匠数控车工等专项培训。作为“双流区职业技能鉴定站”,承担电工、焊工等12个工种的资格认证,区域技能人才供给占比达35%。

七、国际化办学探索

与德国F+U萨克森职业学院共建“中德建筑技术班”,引入IHK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培养项目,累计招收柬埔寨、老挝学生47人,开发双语课程28门。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建议

当前面临专业迭代速度滞后于产业转型、高端实训设备更新资金压力大等问题。建议深化“专业群+产业学院”改革,争取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加强与本科院校联动,探索“3+4”中本贯通培养新模式。

作为西南地区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四川省双流区建设职业技术学校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链构建专业生态,以深度产教融合提升育人实效,形成了“立足建筑、辐射智造、服务空港”的办学特色。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国际化标准对接、师资结构优化等方面持续突破,为“技能四川”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