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西昌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西昌农院成农职院)

西昌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西昌农院成农职院)

西昌学院与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四川省内两所不同类型的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定位、学科布局和服务面向上各具特色。西昌学院依托川滇交界区位优势,形成以农学、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则聚焦现代农业产业链,打造以都市农业、智慧农业为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两校均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但西昌学院更注重本科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而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侧重高职专科层面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从办学资源来看,西昌学院拥有更大的校园面积和更高的生师比,但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在实训基地建设和产教融合方面更具优势。

西	昌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西昌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39年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06年实现多校合并形成现有格局。学校定位为"立足川滇、辐射西南,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则始建于1958年,2002年独立升格为高职院校,2019年被认定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其办学定位聚焦"服务都市现代农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构建"农业+科技+电商"的专业集群。

对比维度西昌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建校时间1939年(本科2003年)1958年(高职2002年)
办学层次本科(含专科)高职专科
核心定位应用型本科教育技术技能型高职教育

二、学科专业建设

西昌学院构建了以"农工为主、多学科协同"的专业体系,现有本科专业54个,涵盖农学、工学、管理学等7大学科门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则围绕现代农业产业链设置38个高职专业,其中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1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两校均设有现代农业相关学院,但西昌学院侧重高原农业技术研发,成都院则聚焦都市农业智能化方向。

指标项西昌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专业总数54个(本科)38个(高职)
国家级建设点2个一流本科专业1个"双高计划"专业群
涉农专业占比约35%约65%

三、师资队伍结构

西昌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6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42%,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达78%。引进"天府学者"特聘专家5人,建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680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38%,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9%,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260余人。两校均存在青年教师占比偏高的问题,但成都院在企业实践经历教师比例上更具优势。

师资指标西昌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专任教师数860人680人
高级职称占比42%38%
双师型教师占比65%89%

四、科研与社会服务

西昌学院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40余项,到账经费1.2亿元,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与凉山州政府共建"攀西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苦荞、芒果等特色产业技术升级。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年均横向课题经费超3000万元,建成智慧农业实训中心、农产品检测中心等平台,为成都市周边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年均超万人次。两校在科研类型上形成差异:西昌侧重基础研究,成都院突出技术应用。

五、教学资源配置

西昌学院占地面积1900亩,教学科研设备总值3.8亿元,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8.6㎡。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虽然校园面积仅850亩,但实训设备投入占比更高,建有现代农业双创园、智能温室等特色场馆。两校图书馆藏书量分别为160万册和85万册,但成都院数字资源访问量显著高于本科院校。在产教融合方面,成都院与京东、新希望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7个,西昌学院则通过"校地合作"建立实习基地126个。

六、学生发展路径

西昌学院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升学率约8%,部分学生进入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深造。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6%,"订单培养"覆盖率达70%,与华为、阿里云等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两校均设立创新创业学院,但成都院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数量是西昌学院的1.8倍,反映高职院校在技能培养方面的显性优势。

七、区域服务能力

西昌学院深度融入川滇黔交界区发展,近三年为贫困地区培训基层农技人员4300人次,选派科技特派员126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支撑成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参与制定《成都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标准》,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2万人次。两校共同特点是紧密对接区域主导产业,但服务半径存在差异:西昌覆盖半径达200公里,成都院集中在"半小时经济圈"。

八、发展挑战与机遇

西昌学院面临应用型本科转型压力,需破解产学研协同不足、高端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则需应对高职扩招背景下的教学质量保障挑战,以及人工智能时代农业类专业升级需求。两校共同机遇包括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政策红利,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人才培养的持续需求,以及数字化转型推动的教育模式创新空间。

通过多维度对比可见,西昌学院与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在办学定位、培养体系和服务面向上形成错位发展格局。前者作为区域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承担着提升高等教育普及水平和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双重使命;后者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聚焦培养现代农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两校的发展路径印证了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分层分类建设的战略成效,未来可在资源共享、学分互认等领域探索协同创新机制。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