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金昌金川公司技校(金川技校)

金昌金川公司技校(金川技校)

金昌金川公司技校作为甘肃省重要的企业附属技工教育机构,其发展历程与金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川公司”)的产业布局紧密相关。学校依托大型有色金属企业的资源优势,形成了以冶金、化工、机械加工为核心专业的办学体系,为西北地区工业领域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

金	昌金川公司技校

从办学定位来看,该校以“服务企业需求、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为宗旨,构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其专业设置与金川公司的产业链高度匹配,例如矿物开采、有色金属冶炼等特色专业,直接对应企业岗位需求。这种“订单式”培养模式显著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但也导致专业结构相对单一,对新兴技术领域的覆盖不足。

在区域职业教育格局中,该校凭借企业办学的资金优势,拥有先进的实训设备和稳定的就业渠道,但相较于省级重点技校,其社会服务范围较窄,对外合作深度有限。总体而言,金昌金川公司技校是典型“产教融合”的范例,但在教育多元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仍需突破。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特点
1978-1995年依托金川公司筹建技工学校以企业内部培训为主,开设采矿、选矿基础专业
1996-2010年升格为省级重点技校增设机电一体化、化工工艺等专业,引入德国双元制课程
2011年至今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企业对接岗位
有色金属冶炼火法冶金、湿法炼铜、电解镍工艺冶炼车间技术员、质检专员
化工工艺无机化学、化工仪表、硫酸生产技术化工厂操作工、安全管理员
机电设备维修液压传动、PLC控制、矿山机械维护设备检修工程师、矿山技术员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指标类型数据表现行业对比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8%(含企业特聘工程师)高于省内技工院校平均25%
双师型教师比例65%与全国示范技校持平
实训设备总值1.2亿元(含企业捐赠设备)位列西北企业技校前三

四、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发“阶梯式”培养方案:
  • 第1学年:校内理论学习+虚拟仿真实训
  • 第2学年:企业轮岗实习+导师制技能指导
  • 第3学年: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企业实际项目)

该模式使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2%,但存在岗位锁定过早、职业选择受限等问题。

五、学生管理与升学路径

管理维度实施措施效果评估
日常考核企业化考勤制度+技能月度测评违纪率低于5%,但学生压力较大
升学通道高职单招合作+技能大赛保送年均30人升入甘肃有色职院
职业认证嵌入式考取电工证、CAD机械设计证取证率达87%

六、就业质量与社会服务

就业去向分布:

用人单位类型比例典型岗位
金川集团及子公司68%冶炼工、设备运维员
省内其他国企22%兰州新区化工企业操作岗
民营企业10%机械制造企业技术岗

学校年培训社会人员超2000人次,但主要承接企业订单,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覆盖率不足30%。

七、发展瓶颈与改进方向

  • 专业结构固化:新能源、智能化相关专业占比不足15%
  • 师资引进困难:高层次人才流失率连续三年超10%
  • 社会服务局限:非企业订单培训收入仅占总收入8%

建议拓展“工业互联网”“绿色矿业”等新兴专业,建立跨区域职教联盟,提升社会培训市场化能力。

八、区域产业适配度分析

产业领域人才供需比技能匹配度
传统有色金属冶炼1:1.2(供过于求)★★★★☆(高度匹配)
化工新材料1:0.6(供不应求)★★☆☆☆(部分技能滞后)
智能装备制造1:0.3(严重短缺)★☆☆☆☆(课程覆盖不足)

金昌金川公司技校在服务传统产业升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随着区域经济向新能源、高端制造转型,其专业布局亟需优化。未来需强化与金川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的衔接,重点建设电池材料、智能采矿等新专业群,同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校中厂”等新型合作模式。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