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自贡高级技工学校李老师(自贡高技校李)

自贡高级技工学校李老师(自贡高技校李)

李老师作为自贡高级技工学校的核心教师,其专业素养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在2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不仅构建了以“理实一体化”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更通过产学研结合模式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其主导开发的“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已覆盖川南地区12所职业院校,累计培养技术人才超4000人。在科研领域,李老师团队近五年斩获省级以上教改课题7项,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被纳入国家技能人才培育标准。社会服务方面,他牵头建立的“盐都工匠孵化中心”年培训量达3000人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0余项。其教育理念强调“技能+创新”双轮驱动,通过校企共建“大师工作室”模式,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形成“课堂-实训-生产”三级递进培养体系。这种教育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对口就业率92%),更推动学校成为川渝地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自	贡高级技工学校李老师

一、教学成果与课程创新

李老师构建的“三阶递进式”课程体系(基础技能→专项技术→综合应用)显著提升教学实效。通过引入企业真实生产案例,开发《智能产线调试》《精密加工实务》等8门核心课程,其中3门入选省级精品课程。其独创的“五维评价法”(理论测试30%+实操考核40%+项目报告20%+团队协作5%+创新加分5%)有效破除传统考核弊端。

课程类型开发数量省级认证企业采纳率
理实一体化课程15门6门85%
虚拟仿真课程8门2门78%
企业定制课程12门-92%

二、科研攻关与技术转化

近五年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横向课题9项,技术转化收益突破1200万元。其研发的“多轴联动数控加工路径优化算法”将企业生产效率提升37%,相关专利技术已应用于东方锅炉、中橡密封等12家制造企业。

td>
科研类型项目数经费(万元)转化率
纵向课题718562%
横向课题1131281%
专利授权19项-92%

三、社会服务与产业赋能

主导的“技能扶贫”项目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386人,实现100%就业安置。与自贡市总工会共建的“工匠学院”年开展特种作业培训超2000人次,其中高压电工、焊接工艺等高危工种培训市场占有率达65%。

培训类型年度人次取证率就业率
特种作业培训132098.7%89%
新型学徒制68096.2%95%
企业定制培训45092.5%91%

四、学生培养与竞赛成绩

近三届指导学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23项,其中包含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建立的“阶梯式”竞赛培养机制(校赛→省赛→国赛)使参赛学生覆盖率从15%提升至42%。毕业生平均起薪从2018年的4800元提升至2023年的6800元。

五、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牵头组建“自贡智能制造职教集团”,吸引42家企业深度参与。创新“设备共享+人才共育”模式,校企共建价值2300万元的实训中心,其中企业投入设备占比达65%。与华为合作的ICT学院已培养网络工程师126名。

六、国际交流与标准输出

作为商务部“走出去”项目专家组成员,主导开发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4项。其设计的“模块化技能培训包”被译为斯瓦希里语,在非洲5国推广使用。2022年接待德国埃尔福特职业学院访问团,达成联合开发“工业4.0”课程协议。

七、师资建设与团队培养

创建“青蓝工程”培养机制,带教青年教师12人,其中3人晋升高级职称。其主持的“双师型教师发展中心”年开展教研活动48次,开发教师能力测评模型被纳入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考核体系。团队获评“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八、教育理念与创新实践

提出“技能树”成长模型,将职业发展分解为12个能力维度。首创“企业导师驻校+学校教师跟岗”双轨制,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无缝对接。开发的“VR+AR”远程实训系统在疫情期间服务学生超3000人次。

通过八大维度的系统分析可见,李老师的职业教育活动始终围绕“服务产业需求”核心展开。其构建的“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不仅重塑了区域职业教育生态,更为新时代技工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从课程开发到技术转化,从本土实践到国际输出,其教育创新始终贯穿着“扎根产业办教育”的初心。这种将教师个人发展深度融入学校使命、区域经济需求的教育家精神,正是新时代职教改革最需要的底层支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