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章程作为学院治理的纲领性文件,系统构建了现代职业院校制度框架,体现了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的核心要求。该章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为根基,结合民办高校办学特点,形成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体系。其内容涵盖办学定位、组织架构、师生权益、资产财务等核心领域,既遵循高等教育共性规律,又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职教特色。例如通过"董事会-党委-行政"三位一体的决策机制设计,既保障举办方权益,又强化党建引领;在教学科研章节明确"德技并修"培养模式,凸显职业教育类型属性。整体来看,章程文本具有权责明晰、程序规范、特色鲜明的特点,为学院实现"建设西部一流职业院校"目标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治理结构与权力分配
学院构建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的治理体系,形成独特的权力运行机制:
治理主体 | 核心职权 | 行权方式 | 权限边界 |
---|---|---|---|
董事会 | 重大事项决策、举办者权益维护 | 定期会议+特别会议 | 不干预具体行政事务 |
党委会 | 政治方向把关、干部选拔监督 | 民主集中制决策 | 侧重思想引领与组织建设 |
校长办公会 | 教学科研管理、日常行政运作 | 校长负责制下的集体决策 | 执行党委决议与董事会决定 |
该架构通过"三重一大"事项清单明确划分权责边界,其中董事会保留对学院合并分立、资产处置等7类重大事项的最终决策权,党委会对意识形态、干部任命等5类事项行使前置审批权,校长办公会则聚焦年度预算、专业设置等12类行政事务。这种分层授权机制有效平衡了举办方意志、党的领导与办学自主权的关系。
二、办学定位与发展规划
规划维度 | 2025年目标 | 2030年目标 | 实现路径 |
---|---|---|---|
专业建设 | 建成5个省级重点专业 | 实现8个专业群全覆盖 | 产业学院+学徒制培养 |
社会服务 | 年培训1万人次 | 技术成果转化率30% | 校企联合创新平台 |
国际化 | 建立2个海外实训基地 | 留学生比例达5% | "中文+职业技能"项目 |
章程将办学使命锚定在"服务秦巴山区乡村振兴",通过"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顶层设计,要求每类专业建设需联合至少3家行业龙头企业。在发展路径上,特别强调"数字赋能",规定每年投入不低于学费总收入的8%用于信息化建设,这相较于普通高职院校平均5%的标准显著提升,彰显数字化转型决心。
三、教学科研管理体系
管理环节 | 决策机构 | 执行部门 | 监督机制 |
---|---|---|---|
人才培养方案 | 教学指导委员会 | 教务处 | 教学质量督导团 |
科研项目立项 | 学术委员会 | 科研处 | 学术道德委员会 |
教材选用 | 教材建设委员会 | 各院部 | 教学检查小组 |
章程创新性设立"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求专业层面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课程层面实施"学生评教+督导听课"双轨制,院校层面开展年度质量年报发布。在科研管理方面,明确横向课题经费中40%可用于团队绩效奖励,较国家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充分体现职教特色激励政策。
四、学生权益保障体系
权益类型 | 保障条款 | 实施机制 | 申诉渠道 |
---|---|---|---|
学业权利 | 转专业条件明示 | 学分银行制度 | 教学仲裁委员会 |
奖助权益 | 奖学金覆盖率40% | 勤工俭学岗位≥5% |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
民主权利 | 学生会列席校长办公会 | 学生代表听证会制度 | 团委权益部 |
相较于普通高校章程,该章程特别增设"创业扶持专章",规定每年划拨不低于50万元专项基金,为学生提供项目孵化、专利申报等全链条支持。在纪律处分方面,建立"三级预警机制",对累计黄牌警告达2次的学生启动学业干预程序,体现职业教育"严进严出"的质量管控理念。
五、教职工发展机制
职业阶段 | 培养措施 | 考核标准 | 晋升通道 |
---|---|---|---|
新入职教师 | 企业实践≥6个月 | 双师素质认证 | 讲师职称直通车 |
骨干教师 | 国内外访学资助 | 纵向课题主持 | 专业带头人评选 |
高层次人才 | 科研启动经费包干 | 技术成果转化量 | 院内津贴翻倍 |
章程突破传统职称评审框架,在"双师型教师认定"条款中,将企业工作经历折算为教研成果,允许用专利、标准制定等替代学术论文。同时建立"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要求专业教师每5年必须有2年以上企业任职经历,企业技术骨干可直聘副教授职务,这些规定有效破解了职业教育"校热企冷"的协同育人难题。
六、资产财务管理制度
资金类型 | 管理权限 | 使用规范 | 审计要求 |
---|---|---|---|
学费收入 | 纳入统一核算 | 60%用于教学支出 | 年度专项审计 |
科研经费 | 项目负责人制 | 间接费用≤30% | 结题审计公示 |
捐赠资金 | 独立账户管理 | 按协议定向使用 | 第三方公证审计 |
在资产管理方面,章程创设"不动产确权登记制",规定所有校园建筑需在教育主管部门备案登记,防止举办方违规抵押。财务条款中特别设置"风险准备金",要求每年提取学费总额的1.5%作为财务风险缓冲,这一比例较民办高校平均水平高出0.5个百分点,体现稳健理财原则。
七、社会服务职能规范
服务类型 | 实施主体 | 收益分配 | 质量监管 |
---|---|---|---|
技术培训 | 继续教育学院 | 净收益反哺教学 | 培训效果追踪制 |
检测服务 | 校企共建实验室 | 双方按投入分成 | CMA认证管理 |
文化传承 | 巴文化研究中心 | 项目制单独核算 | 非遗保护考核 |
章程将"服务地方经济贡献度"纳入核心指标,要求年度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不低于财政拨款的30%。在校企合作方面,首创"知识产权共有"条款,规定校企共同研发成果由双方按投入比例共有,破除传统"校方主导"的产权分配模式,极大激发企业参与热情。
八、章程修订与监督机制
修订动因 | 启动主体 | 审议程序 | 生效条件 |
---|---|---|---|
政策法规变更 | 党委会提议 | 教代会预审 | 教育部备案 |
学院战略调整 | 董事会提议 | 学术委员会论证 | 校友代表大会确认 |
重大事件触发 | 校长办公会提议 | 三方联席会议审议 | 省级教育厅核准 |
监督体系构建了"四位一体"的立体化网络,除常规的党内监督、审计监督外,特别引入"第三方教育评估",要求每五年接受一次国际认证机构评审。在信息公开方面,章程明确规定招生就业、财务收支等12类关键信息需通过官网、公众号等多渠道同步发布,接受社会监督。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章程通过系统化的制度设计,实现了治理结构优化、办学特色固化、权益保障制度化三大突破。其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现代大学制度的做法,为民办高校提供了合规化运营样本;在产教融合、双师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条款,精准回应了职业教育改革痛点;而动态修订机制与多元监督体系的构建,则确保了章程的持续生命力。未来随着数字化转型条款的落地实施,该章程有望成为西部职业院校现代化治理的标杆性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