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遂宁市大英县辉宏技术学校作为当地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在技能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创新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学校依托大英县工业强县战略,紧密对接化工、机械加工等区域支柱产业,构建了以化工工艺、机电一体化为核心的专业体系。通过“校中厂+订单班”模式,与盛屯铜业、四川久大等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现教学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师资队伍方面,“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8%,其中不乏省级技术能手和行业专家。硬件设施上,校内拥有省级标准化化工实训中心,配备DCS集散控制系统、化工仿真软件等先进设备。在人才培养成效方面,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部分优秀学员通过“技能高考”升入应用型本科院校。然而,随着产业升级加速和职教改革深化,学校在专业结构优化、数字化转型、跨区域合作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进一步突破传统办学模式束缚,提升服务地方经济能级。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辉宏技术学校前身为1998年创立的大英县技工培训班,2012年经市教育局批准升格为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
时间节点 | 重大事件 | 发展特征 |
---|---|---|
1998-2005 | 技工培训阶段 | 以基础技能培训为主,年培训量不足500人 |
2006-2011 | 资质升级筹备 | 增设化工、机电专业,启动学历教育申报 |
2012至今 | 规范化办学 | 获批省级重点中职,在校生规模突破1200人 |
二、专业架构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4个重点专业群,其中化工技术应用专业群获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立项。
专业名称 | 核心课程 | 合作企业 |
---|---|---|
化工工艺 | 化工单元操作、DCS控制系统 | 盛屯铜业、四川美丰 |
机电一体化 | PLC编程、液压传动 | 江淮汽车、大英机床 |
电子商务 | 网络营销、物流管理 | 京东川北仓储中心 |
三、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现有专任教师76人,
职称结构 | 学历层次 | 双师比例 |
---|---|---|
高级职称22% | 硕士及以上18% | 68% |
四、实训基地建设水平
校内建成
实训中心 | 设备价值 | 功能覆盖 |
---|---|---|
化工实训楼 | 850万元 | 仿真工厂、精馏实训室 |
机电实训中心 | 620万元 | 数控加工、机器人编程 |
项目 | 辉宏技校 | 市工业技校 | 县职教中心 |
---|---|---|---|
实训工位密度 | 0.85/生 | 0.62/生 | 0.48/生 |
设备更新率 | 15%/年 | 10%/年 | 8%/年 |
五、人才培养质量分析
近三年毕业生关键指标显示:
年度 | 就业率 | 对口率 | 升学率 |
---|---|---|---|
2021 | 93.2% | 78.5% | 6.8% |
2022 | 92.5% | 80.3% | 7.2% |
2023 | 91.8% | 82.1% | 8.1% |
六、产教融合创新实践
构建“四阶递进”培养模式:
- 1-2学期:基础技能训练
- 3-4学期:项目化教学
- 5学期:跟岗实习
- 6学期:顶岗实习
合作形式 | 参与企业 | 受益学生数 |
---|---|---|
订单培养 | 盛屯铜业 | 186人/年 |
现代学徒制 | 大英机床 | 52人/年 |
七、社会服务能力评估
年均开展职业培训2300人次,涵盖特种作业、新型职业农民等项目。
培训类型 | 人次 | 取证率 |
---|---|---|
电工操作证 | 845 | 94.7% |
化工安全员 | 612 | 91.3% |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当前主要制约因素包括:
- 专业集群与新兴产业匹配度不足,数字经济相关专业缺口明显
-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滞后,智慧校园覆盖率低于全省均值23个百分点
- 师资引进受制于县域区位劣势,近三年人才流失率达15%
- 优化专业布局,增设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材料等前沿方向
- 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开发AR/VR教学资源包
- 推行“县管校聘”改革,建立高层次人才专项津贴制度
经过二十余年发展,辉宏技术学校已成长为服务县域经济的重要人才供给基地。未来需把握“十四五”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机遇,在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数字化转型、拓展社会服务维度等方面持续发力,切实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