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蔺县职业学校是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始建于1976年,历经多次整合与发展,现已成为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就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教育机构。学校坐落于古蔺县永乐街道,占地约15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3200余人,开设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等12个专业。作为古蔺县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的重要人才支撑平台,学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模式,与县域内郎酒集团、仙潭酒业等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本地就业占比达75%,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设施
指标 | 数据 | 对比(全省中职平均水平) |
---|---|---|
占地面积 | 150亩 | 约120亩(全省平均) |
校舍面积 | 8万㎡ | 6.5万㎡ |
实训设备总值 | 3200万元 | 2500万元 |
校外实训基地 | 18个 | 12个 |
学校基础设施优势显著,尤其在实训设备投入上超出全省平均水平28%,建有白酒酿造、汽车维修、电子商务等专业化实训中心,其中白酒酿造实训基地为省级财政支持项目,配备传统窖池与现代化灌装生产线,可模拟真实生产场景。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专业类别 | 重点专业 | 课程特色 |
---|---|---|
加工制造类 | 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 | 引入“双元制”课程,企业导师参与教学 |
现代服务类 | 旅游服务、学前教育 | 对接郎酒庄园文旅需求,开发酒文化导游课程 |
现代农业类 | 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 | 联合西南大学开发订单农业课程 |
专业布局紧密围绕古蔺县“白酒+农业+文旅”三大支柱产业,2022年新增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填补县域新能源技术人才空白。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占比达55%,推行“岗位导向+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例如汽车专业采用“校中厂”模式,承接车辆保养真实工单。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类别 | 人数 | 占比 | 行业经验(年) |
---|---|---|---|
专任教师 | 145人 | 85% | 平均6.2年 |
企业兼职教师 | 32人 | 15% | 平均12年 |
高级职称教师 | 48人 | 28.6% | - |
“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5%,较全省中职均值高10个百分点,但高级职称占比仍低于全国示范校水平。企业兼职教师主要来自郎酒质检部、古蔺农技站等单位,承担30%的专业课教学任务。2023年启动“名师工作室”计划,重点培养白酒品评、电商直播等领域骨干教师。
四、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年份 | 就业率 | 本地就业占比 | 对口就业率 |
---|---|---|---|
2020 | 89.3% | 68% | 72% |
2021 | 91.5% | 73% | 78% |
2022 | 92.7% | 75% | 81% |
就业数据显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能力持续增强,2022年超千名毕业生进入郎酒集团、茅溪优质稻产区合作社等本地实体。升学渠道方面,与四川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立“3+2”贯通培养机制,年均输送升学学生300人,本科上线率达12%。
五、产教融合实践模式
- 订单培养:与郎酒集团签订“郎酒冠名班”,年培养酿酒技术人才80人,课程包含传统酿造工艺与智能化生产管理;
- 工学交替:旅游专业实行“旺工淡学”制度,每年11月至次年4月赴古蔺景区顶岗实习;
- 技术攻关:电子专业师生参与郎酒包装线自动化改造项目,完成PLC控制系统优化;
- 社区服务:组建“酒乡振兴”志愿服务队,开展电商直播助农活动120余场。
通过“引企入校+入企实践”双轨机制,形成“车间即课堂、师傅即教师”的教学生态。2022年校企联合开发《固态发酵技术》《赤水河生态酿酒》等特色教材3部。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项目类型 | 年度规模 | 覆盖人群 |
---|---|---|
职业技能培训 | 4500人次 | 农村转移劳动力、企业职工 |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 800人次 | 花椒种植户、养殖大户 |
社区教育 | 1200人次 | 老年群体、青少年兴趣班 |
学校挂牌“古蔺县职业技能提升中心”,构建“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双轮驱动模式。针对县域主导产业需求,开发白酒品评、电商运营等短期培训项目,2022年为郎酒供应商开展专项培训23场,参训人员持证上岗率达95%。
七、数字化转型进展
投资580万元建成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库全覆盖。重点推进:
- 虚拟仿真教学:汽修专业引入AR发动机拆解系统,减少40%实训耗材消耗;
- 智慧管理系统:学生成长档案数字化,家校互通率提升至90%;
- 在线培训平台:疫情期间开展直播课1200节次,覆盖全县83个村级教学点。
目前数字化教学资源总量达2.3TB,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地区职校存在代际差距。
核心问题 | 具体表现 | 解决路径 |
---|---|---|
产业适配性不足 | 新能源、数字经济相关专业缺口明显 | 联合华为ICT学院共建智能终端维修专业群 |
面对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学校提出“三步走”战略:到2025年建成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到2030年成为川黔滇渝结合部技能人才高地,最终实现“办好一个职校、激活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办学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