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宾职业技师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职业院校,立足川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学院依托五粮液集团等区域龙头企业资源,构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色办学模式,形成涵盖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专业集群。近年来,学院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培养,在省级职业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为地方产业升级输送了大量技术骨干。然而,在师资结构优化、科研能力提升及国际化合作方面,仍需进一步突破。
一、办学基础与区位优势
宜宾职业技师学院坐落于国家高新区,占地120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规模1.2万人。学院毗邻五粮液产业园区、长江工业园等产业聚集区,与蜀南竹海、兴文石海等旅游资源形成“产教旅”联动格局。
指标 | 宜宾职业技师学院 | 四川同类院校均值 |
---|---|---|
占地面积(亩) | 1200 | 850 |
校企合作企业数量 | 236家 | 168家 |
实训设备总值(亿元) | 3.2 | 2.1 |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学院重点打造“白酒酿造”“智能装备”“新能源材料”三大特色专业群,其中酿酒技术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覆盖从原料种植到成品勾调的全产业链课程。课程体系采用“岗位导向+项目化教学”模式,引入企业真实生产案例。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合作企业 |
---|---|---|
白酒酿造 | 酿酒微生物学、固态发酵技术、品控管理 | 五粮液、泸州老窖 |
智能制造 | 工业机器人编程、数字化孪生技术、PLC控制 | 格力电器、比亚迪 |
新能源材料 | 电池材料制备、光伏系统设计、锂电检测技术 | 宁德时代、贝特瑞 |
三、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学院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通过企业挂职、技能认证等方式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现有正高级职称教师占比18%,“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2%,但教授年龄结构偏大,企业兼职教师稳定性不足。
师资类型 | 2022年数据 | 2023年数据 |
---|---|---|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 | 21% | 24% |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 | 43% | 51% |
企业兼职教师人数 | 86人 | 112人 |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院推行“1+X”证书制度,将企业认证标准融入教学过程。与京东方共建“订单班”,实行“工学交替”培养;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展“技能+学历”提升项目,年均联合培养本科生200人。
五、产教融合实践成效
建成“五粮液酿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开发白酒品控虚拟仿真系统;与凯翼汽车共建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基地,承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12项。近三年横向课题经费超800万元,技术成果转化率达37%。
六、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毕业生本地就业占比68%,对口就业率83%。2023年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47项,创业孵化基地年均培育实体30个。但升学渠道相对单一,专升本录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
七、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000人次,为五粮液、丝丽雅等企业定制培训方案87个。建成“长江上游白酒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年鉴定量突破1.2万人次,但国际职业资格认证项目仍待拓展。
八、数字化转型进展
投入2800万元建设智慧校园,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12个,虚拟仿真实训室覆盖率达65%。但数据中台建设滞后,企业实时生产数据接入率不足40%,制约AI+教育场景深化。
宜宾职业技师学院通过深度产教融合形成了鲜明的区域办学特色,在服务白酒、新能源等支柱产业方面成效显著。未来需着力优化师资结构老龄化问题,加强跨学科专业群建设,提升科研反哺教学能力。建议加快国际化步伐,探索“中文+职业技能”海外输出路径,同时深化数字校园建设,构建产业需求驱动的人才培养动态调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