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乐山有哪些技术职业学校(乐山技术职校)

乐山有哪些技术职业学校(乐山技术职校)

乐山作为四川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和旅游文化名城,其职业教育体系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格局。截至2023年,全市共有7所公办、民办技术职业学校,涵盖中职、高职及技工教育领域,其中国家级重点院校2所、省级示范校3所。这些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突出"产业对接、文旅融合"特色,如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新能源材料、峨眉文旅专业群,乐山市计算机学校的数字媒体技术等,与当地晶硅光伏、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支柱产业形成深度联动。师资方面,高级职称教师占比平均达38%,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65%,实训设备总值超5.2亿元。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本地就业占比约40%,为乐山"产业强市"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乐	山有哪些技术职业学校

一、院校类型与办学层次

乐山技术职业学校呈现"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办学格局,包含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三类主体。其中公办院校占据主导地位,民办院校侧重特色化发展。

院校名称办学性质学历层次主管部门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公办高职四川省教育厅
乐山市计算机学校公办中职乐山市教育局
乐山市工业学校公办中职乐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乐山商务中等职业学校民办中职市教育局备案
夹江县云吟职业中学公办中职夹江县教育局
峨眉山市职业技术学校公办中职峨眉山市教育局
乐山市农业科技学校公办中职市农业农村局

二、重点专业布局与产业匹配度

各校专业设置紧密对接"中国绿色硅谷"(晶硅光伏)、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区域主导产业。例如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直接服务协鑫科技、通威太阳能等龙头企业;市计算机学校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与长城汽车、比亚迪等企业开展订单培养。

核心专业对应产业领域合作企业证书获取率
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晶硅光伏通威股份、协鑫科技92%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高端装备东方电气、长城特钢88%
旅游管理文旅产业峨眉山景区、万达文旅85%
电子商务数字经济京东云、拼多多80%
现代农业技术特色农业井研柑橘产业园、沐川猕猴桃基地78%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全市职业院校拥有专任教师236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占12%,副高级占26%,硕士以上学历达45%。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3个,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24部。

院校高级职称占比双师型教师实训室数量专利授权量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41%72%186个158项
市计算机学校35%68%98个42项
峨眉山市职校32%65%76个29项
乐山工校29%62%102个35项

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模式

乐山职业院校普遍推行"厂中校、校中厂"模式,如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与永祥新能源共建"光伏学院",实现"教室-车间-研发中心"三位一体。市工业学校引入比亚迪技术人员驻校授课,开发定制化课程包。

  • 现代学徒制覆盖学生数:约3200人/年
  • 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单位:5所院校
  • 产业学院建设数量:7个(含2个省级)
  • 企业捐赠设备价值:年均超2000万元
  • 企业订单班规模:占毕业生总数35%

五、实训基地建设水平

依托"一园三区"产业布局,建成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4个。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晶硅材料生产性实训中心"配备与生产企业同规格的还原炉、清洗线等设备,年培训量超5000人次。

实训基地类型数量设备总值(万元)年培训人次
国家级实训基地286004500
省级实训基地462003800
市级共享基地641002600
企业冠名实训室2337001800

六、技能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

近五年乐山学子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236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光伏系统装调与应用"赛项连续三年进入国赛前列,带动相关企业技术革新12项。

  • 省级以上竞赛获奖:年均增长15%
  • 学生获专利授权:年均80余项
  • 创新创业孵化项目:累计342个
  • 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建成9个
  • X证书试点:覆盖23个职业资格认证

七、就业质量与社会服务

2022届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较2018年提升12个百分点,留乐就业平均月薪达4800元。乐山商务职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本地财税服务机构覆盖率超70%,形成"培养-就业-反哺"良性循环。

指标2020届2021届2022届
就业率94.7%95.8%96.5%
对口就业率78%81%83%
本地就业占比36%39%42%
升学率(高职)62%65%68%

当前存在专业集群效应不足、产教融合深度待提升等问题。未来需加强"人工智能+传统专业"改造,建设跨企业培训中心,探索长三角地区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建议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数字化转型,推动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建立"人才供给-技术创新"双通道。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