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新都区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怎样(新都现代职校如何)

新都区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怎样(新都现代职校如何)

新都区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区域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布局、强化实践教学,逐步形成“技能+素养”双轮驱动的育人模式。学校依托新都区产业优势,重点建设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专业群,与京东方、成都航空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2%。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8%,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覆盖核心专业。硬件设施方面,校内拥有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工业互联网模拟平台等现代化教学空间,同时与30余家企业签订深度合作协议,构建“校中厂”“厂中校”交替培养体系。在升学与就业平衡发展方面,学校通过“3+4”中本贯通、高职单招等途径,年均输送本科院校学生占比超15%,形成多元化发展路径。

新	都区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怎样

办学定位与特色

学校以“服务产业升级,培养技术英才”为宗旨,构建“基础能力+专业技能+创新素养”三级培养体系。通过引入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与西门子、施耐德等外企共建课程标准,形成“课堂-实训-岗位”递进式教学链。

核心指标 具体内容 区域对标值
产教融合深度 校企共建专业比例达75% 成都市职校平均62%
双师型教师占比 68%(含企业工程师) 四川省均值58%
毕业生本地就业率 89%(轨道交通、智能制造领域) 同区域职校平均76%

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数字商贸”“智慧建筑”三大专业集群,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课程设置采用“平台+模块”结构,前两年夯实通用技能,第三年按岗位方向分流培养。

专业类别 核心课程 职业资格证书 合作企业
智能制造 工业机器人编程、CAD/CAM应用 数控车工高级证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
电子商务 网店运营、新媒体营销 电子商务师三级 京东西南物流中心
建筑装饰 BIM建模、装饰施工技术 室内设计员中级 四川华西装饰公司

教学资源配置

学校建有总面积2.3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包含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现代服务等8大实训板块。其中与华为合作的ICT实训室配备行业领先的5G基站调试设备,满足物联网技术人才培养需求。

实训类别 设备价值 工位数量 年使用频次
智能制造实训中心 3800万元 200个 12000人次/年
电子商务实训基地 850万元 150个 9500人次/年
建筑VR实验室 260万元 80个 4800人次/年

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名师引进+骨干培养”计划,近三年从高校和企业引进硕士及以上人才27名,选聘企业技术骨干46人担任兼职教师。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学分制,年均开展技能提升培训1200学时。

教师类型 人数占比 持证情况 企业实践时长
理论教学岗 42% 教师资格证100% 年均40天
实训指导岗 38% 技师/高级工证92% 年均60天
企业兼职岗 20% 行业资格证100% 项目制参与

学生发展路径

构建“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升学就业”立体化发展通道。近五年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142项,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赛项实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连冠”。设立“双创”孵化中心,年均培育学生创业项目23个。

发展类型 2023年数据 趋势变化
高职单招录取率 67%(对口电子信息学院等) ↑8%
直接就业薪资 实习期平均4200元/月 持平上年
技能证书获取率 91%(含中级工以上) ↑12%

校企合作机制

创新“四共”合作模式:共订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共组教学团队、共评培养质量。与京东方合作开展“订单班”,实现“入学即入职”培养;与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共建“大师工作室”,联合攻关智能检修技术。

合作形式 参与企业 受益学生数 成果产出
订单培养 京东方、中电科十所 182人/年 定向就业率100%
现代学徒制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 56人/年 获评省级试点项目
产学研联盟 新都区智造协会 300余人次 完成技改项目17项

社会服务能力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8000人次,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120余项。承接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形成“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双轮驱动格局。

服务类型 年度指标 社会效益
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 2300人/年 提升员工持证率40%
社区公益课程 智能家居维修等42门 覆盖15个街道
乡村振兴帮扶 电商人才培训680人 带动农产品销售3200万

信息化建设水平

建成“5G+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实现教学诊断、实训预约、行为分析等场景数据化。开发虚拟仿真资源库,涵盖工业机器人编程等12个专业领域,疫情期间保障线上教学到课率98.7%。

信息化指标 当前状态 规划目标
数字资源覆盖率 87%(含微课、虚拟仿真) 2025年达100%
智能教学设备占比 73%(交互平板、录播系统) 新增AI教学终端
校企数据共享量 15TB/年(含生产案例库) 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挑战与发展方向

面对产业智能化转型加速,学校需突破三方面瓶颈:一是高端实训设备迭代资金压力,二是“双师型”教师行业前沿技术掌握度,三是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未来将重点推进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建设“未来工厂”实训中心,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学分银行中的应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