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成都体育职业学院附属学校(成体院附校)

成都体育职业学院附属学校(成体院附校)

成都体育职业学院附属学校(以下简称“成体附校”)是四川省内唯一一所集义务教育、中职教育、运动训练于一体的体育特色学校,依托成都体育学院和成都体育职业学院的优质资源,构建了贯穿基础教育到专业教育的贯通式培养体系。学校以“体教融合”为核心办学理念,注重竞技体育与文化教育的双向发展,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高职”的一体化培养模式。近年来,学校在国内外赛事中屡获佳绩,尤其在田径、篮球、武术等项目上具备显著优势,同时通过与省队、国家队联合培养机制,输送了大量高水平竞技人才。

成	都体育职业学院附属学校

硬件设施方面,学校拥有国际标准的田径场、室内游泳馆、体能训练中心及多个专项训练场馆,配备先进的运动监测设备。师资团队由国家级教练、高级教师及退役运动员组成,形成“教练+教师”双师型结构。课程体系兼顾文化课与运动训练,采用弹性学制和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社会影响力方面,学校已成为西南地区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毕业生覆盖职业运动员、体育教师、赛事管理等多领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

然而,学校也面临体教深度融合的挑战,如文化课教学质量与专业训练的时间平衡、生源选拔的地域局限性等问题。未来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与国际体育教育机构的合作,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以应对竞技体育专业化与教育普及化的双重需求。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成体附校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成都市体育运动学校,201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级为全日制寄宿制学校,隶属成都体育职业学院管理。学校定位为“省级示范性体育特色学校”,承担三大核心职能:为国家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层体育教育师资、推动青少年体育普及。

时间阶段 办学性质 培养方向
1986-2012年 市级体校 单一竞技训练
2012年至今 省级附属学校 体教融合培养

二、师资结构与教学特色

学校现有教职工127人,其中专职教练42人(含国家级教练8人)、文化课教师85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65%)。实行“双导师制”,每名学生配备1名文化教师和1名运动项目教练,确保训练与学业同步推进。

类别 人数 资质占比
文化教师 85 高级职称35%,研究生学历65%
教练团队 42 国家级教练19%,健将级运动员24%

三、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开设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套路、散打等12个竞技项目,采用“3+3”分段培养模式:初中阶段强化基础技能,高中阶段深化专项训练,高职阶段对接职业发展。文化课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同时增设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等特色课程。

学段 核心课程 训练时长(每日)
初中部 体能训练、基础技战术 2.5小时
高中部 专项强化、赛事模拟 3.5小时
高职部 运动康复、赛事管理 2小时

四、竞技成绩与人才输送

近五年,学校向国家队输送运动员23人,省队输送85人,在国际赛事中获金牌47枚、银牌32枚。2023年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该校学生张某某以2米28刷新亚洲青年跳高纪录。

年份 省级以上赛事奖牌数 输送国家队人数
2019 金38/银29/铜15 5人
2020 金42/银31/铜18 6人
2021 金51/银35/铜22 7人

五、硬件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学校占地面积210亩,建有标准化田径场(含400米塑胶跑道)、室内游泳馆(50米泳道)、篮球馆(8块场地)、武术训练馆等设施。2022年投入1200万元升级运动医学实验室,配备三维动作捕捉系统和肌电测试设备。

场馆类型 数量 面积(㎡)
田径场 1 8500
游泳馆 1 2800
专项训练馆 6 15000

六、学生发展与就业路径

毕业生主要流向三类渠道:约40%进入省队或国家队,35%从事体育教育工作,25%进入赛事运营、运动康复等领域。学校与成都体育学院联合开展“3+4”专升本项目,年均升学率达82%。

毕业去向 比例 典型单位
职业运动员 40% 四川体操队、国家田径队
教育系统 35% 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机构
体育产业 25% 万达体育、华西医院康复科

七、社会服务与行业影响

学校每年承办省级以上赛事12-15次,开展“冠军进校园”活动覆盖全省30余所中小学。2021年被列为“四川省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累计培训基层体育教师800余人次。

八、挑战与未来规划

当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文化课教学质量与专业体校相比仍有差距,二是生源地域集中度过高(85%来自成都本地),三是运动损伤防护体系待完善。未来计划引入国际课程标准,建设“一带一路”体育人才交流基地,并联合高校开展运动装备研发项目。


总的来说呢,成都体育职业学院附属学校通过体教融合模式,构建了从小学到高职的完整培养链条,在竞技成绩、师资建设和社会效益方面成效显著。然而,需在文化教育深度、生源多元化及科研转化能力上持续突破,以巩固其西南地区体育教育标杆地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