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铁路工程学校(川铁工程职校)

四川铁路工程学校(川铁工程职校)

四川铁路工程学校是一所以轨道交通类专业为核心、深度融入铁路产业链的职业院校。作为西南地区铁路工程技术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该校依托行业资源构建了“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的育人体系,形成“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需求、实训场景还原岗位标准”的办学特色。学校历史可追溯至1953年成立的铁道部成都铁路工程学校,历经多次划转与整合,现隶属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同时与国铁集团、中国中铁等央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模式,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尤其在高铁施工维护、轨道检测等细分领域占据区域人才供给主导地位。

四	川铁路工程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53年铁道部创建的成都铁路工程学校,1998年划归地方管理后更名为现名。2019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21年获批“四川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办学定位聚焦“服务国家交通强国战略”,以轨道交通土建、机电、信号三大专业群为主体,覆盖铁路全产业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属性变化
1953-1998铁道部直属管理行业办学阶段
1999-2015划转地方教育厅省属中职院校
2016-至今升格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二、专业架构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金字塔型”专业布局,设置铁道工程、城市轨道车辆、铁道信号等7个二级学院,开设专业覆盖铁道工程技术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等18个专科专业。核心课程采用“三阶递进”模式:一年级夯实工程制图、测量基础;二年级引入BIM建模、轨道精调等数字化技能;三年级通过“项目实战+认证培训”完成岗前强化。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职业证书通过率合作企业
土建类高速铁道工程技术92.3%中国中铁二局
机电类动车组检修技术88.7%成都轨道交通集团
信息类铁道信号自动控制85.4%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三、师资队伍与教研实力

现有教职工462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7.2%,“双师型”教师达89%。组建“大师工作室”12个,聘请行业技能大师28人参与实践教学。近五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开发《高铁隧道施工虚拟仿真》等国家级在线课程3门,主持制定全国铁道类专业教学标准2项。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代表性成果
教授级高工5612.1%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
企业兼职教师18940.9%参与成渝中线高铁建设
博士/硕士27359.1%发表SCI论文43篇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体系

建成“三层次”实训平台:基础层配备工程测量、建材检测等12个专业实验室;提升层打造高速铁路铺轨模拟实训场接触网实训基地等大型实训中心;拓展层与成都地铁共建“智慧城轨联合创新中心”。设备总值达2.3亿元,其中价值超百万的盾构机模拟操作系统、全息投影沙盘等现代化设备占比35%。

实训类型场地面积设备价值功能定位
基础实验室8200㎡4200万元基础技能训练
专业实训场15800㎡1.2亿元岗位实操训练
创新中心3600㎡6800万元技术研发孵化

五、产教融合与就业网络

构建“四位一体”产教融合机制:与中国中铁共建“订单班”年输送人才超500人;联合西南交大开展“3+2”专升本通道;为川藏铁路公司定制现场工程师培养方案;携手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技术大学推进“双元制”教学改革。2023届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比例达67.8%,起薪水平较省内同类院校高18%。

合作类型企业数量覆盖专业近三年成效
订单培养28家全部主干专业累计输送2317人
校企共建课程45门涵盖施工、运维等开发活页式教材39本
技术研发合作17项智能建造、轨道监测产生经济效益2.1亿元

六、学生发展与生活保障

实施“三全育人”体系,设立“工匠精神”专项奖学金(最高2万元/年)。生活设施方面,建成四人间公寓式宿舍(配备独立卫浴)、智能化图书馆(藏书38万册)、省级A级食堂。文体活动包含“铁道文化节”“测量技能大赛”等品牌项目,年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23项,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年均增长15%。

项目类别覆盖率年度投入典型成果
技能竞赛92%180万元全国高铁精测赛金奖
文体活动85%120万元省级大艺展一等奖
心理健康100%65万元危机干预成功率98%

七、社会服务与行业影响

年均开展铁路行业培训超1.2万人次,承接老挝、泰国等“一带一路”国家轨道交通技术人员研修项目。牵头组建“西南铁路职教联盟”,输出专业教学标准12套。在川藏铁路建设中承担“高原施工技术攻关”等6项科研课题,研发的冻土路基监测系统已应用于青藏线改造工程。

服务领域项目数受益群体经济效应
技术培训248项/年在职职工增收4.3亿元/年
国际教育17国海外学员签订合作协议9份
技术服务39项行业企业技术交易额1.8亿

八、挑战与发展前景

当前面临智能建造转型压力,需加快BIM技术、数字孪生等新方向专业建设。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网络加密,预计未来三年人才缺口将扩大至1.5万人/年。学校正推进“五个一”工程:共建一个产教融合创新园、开发一批现场工程师认证标准、培育一支跨学科教学团队、建设一套智慧教学系统、形成一套国际化培养方案。

作为轨道交通领域的人才培养高地,四川铁路工程学校通过深度产教融合构建了特色鲜明的育人生态。其“专业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模式,不仅有效缓解了西南地区铁路技术人才短缺问题,更通过技术创新反哺行业发展。在“交通强国”战略驱动下,学校正从传统技能型人才培养向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培育转型升级,其探索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发展路径,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改革样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