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东县职业高级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会东职高”)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致力于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依托当地资源禀赋,重点开设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专业,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近年来,通过优化专业布局、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训设施建设,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就业率、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受限于地理位置、生源质量及资金投入,其在师资结构、课程创新、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条件
会东职高创建于1985年,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3200人,教职工180人。学校设有现代农业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信息技术等12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校内建有实训基地8个,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点15个,设备总值达2000万元。
指标 | 数据 |
---|---|
占地面积 | 120亩 |
在校生规模 | 3200人 |
教职工人数 | 180人 |
省级重点专业 | 3个 |
实训设备总值 | 2000万元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专业设置紧密围绕会东县“农业大县、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形成以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旅游服务为主的三大专业群。课程体系采用“公共基础+专业技能+实践拓展”模式,推行“1+X”证书制度,毕业生双证率达85%。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就业方向 |
---|---|---|
现代农业技术 | 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 | 农业企业、合作社 |
装备制造 | 汽车维修、机电一体化 | 制造业、4S店 |
信息技术 | 计算机应用、物联网技术 | IT企业、智能农业 |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5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28%,“双师型”教师占比45%。通过校企共建“名师工作室”、选派教师赴企业实践等措施提升教学能力,但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仍低于全省中职平均水平(35%)。
指标 | 会东职高 | 全省中职平均 |
---|---|---|
高级职称占比 | 28% | 35% |
双师型教师占比 | 45% | 52% |
师生比 | 1:18 | 1:15 |
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与本地龙头企业(如会东华昌机械、金沙江农业公司)建立深度合作,开展“订单班”“工学交替”培养模式。2022年校企合作覆盖率达70%,但合作企业规模偏中小,行业覆盖面有限。
合作模式 | 企业数量 | 覆盖专业 |
---|---|---|
订单班 | 8家 | 汽车维修、机电一体化 |
实训基地共建 | 5家 | 农产品加工、旅游服务 |
技能竞赛赞助 | 3家 | 信息技术、电子商务 |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本地就业占比65%,主要进入制造业、农业技术岗位。升学率逐年提升,2022年本科上线率12%,但对口升学渠道仍需拓宽。
年份 | 就业率 | 本地就业占比 | 升学率 |
---|---|---|---|
2020 | 91% | 63% | 10% |
2021 | 93% | 67% | 11% |
2022 | 92% | 65% | 12% |
六、社会服务与脱贫攻坚
学校承担“雨露计划”培训任务,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次,助力乡村振兴。通过“职普融通”项目,为县域初中生提供职业技能体验课程,但社会培训收入占比不足总经费的5%。
七、办学优势与短板分析
优势:专业与地方产业匹配度高,实训设施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成熟,就业渠道稳定。
短板:师资结构待优化,高级职称比例偏低;品牌辐射力有限,省外合作资源不足。
八、未来发展方向建议
- 加强师资引进与培养,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至55%以上。
- 拓展长三角、成渝地区企业合作,提升就业质量。
- 深化“职教集团”建设,联合高校开发专升本通道。
会东职高作为区域职业教育的核心载体,需进一步平衡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通过优化专业结构、提升师资水平、扩大对外合作,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未来可探索“跨区联合办学”“国际产能合作”等模式,突破地理限制,打造西部职教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