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宜宾兴文职业技术学校是川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以“产教融合、技能立校”为核心理念,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构建了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旅游服务为主的专业体系。学校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4200余人,教职工28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5%,“双师型”教师达60%。通过与五粮液集团、蜀南竹海景区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形成了“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的育人模式,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对口升学率达75%,成为区域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的人才输送基地。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建设
兴文职校始建于1987年,2019年迁入新校区,硬件设施显著提升。校园分为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三大功能板块,建有标准化实训楼4栋,配备农业物联网、数控加工、酒店管理等专业实训室32间。
指标 | 兴文职校 | 四川县域职校平均水平 |
---|---|---|
占地面积(亩) | 120 | 85 |
实训设备总值(万元) | 3800 | 2200 |
生均图书量(册) | 35 | 28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农业+工业+文旅”三位一体布局专业链,开设茶叶生产与加工、无人机操控、电子商务等14个中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岗位技能”三级架构,引入1+X证书制度,覆盖率达80%。
核心指标 | 兴文职校 | 全国中职校均值 |
---|---|---|
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 | 92% | 78% |
校企共建课程比例 | 65% | 42% |
毕业生多证获取率 | 89% | 67% |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通过实施“名师引进计划”和“教师企业实践工程”,形成“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导师”三级梯队。聘请行业技术骨干28人担任兼职教师,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双考核机制。
类别 | 人数 | 占比 |
---|---|---|
正高级职称教师 | 18 | 6.4% |
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 | 42 | 15% |
企业兼职教师 | 28 | 10% |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季节分段式”教学改革,将茶叶、畜牧等涉农专业课程与农业生产周期对接,实行“课堂+田间”交替教学。与京东西南分公司共建电商直播实训基地,实现“教学过程即生产流程”。
五、产教融合实践路径
构建“一三五”产教融合体系:依托1个职教集团,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技能大师工作室、技术服务中心三大平台,形成订单培养、顶岗实习、技术研发五种合作形式。与五粮液集团联合开设“酿酒工艺”定制班,年输送技术人才120人。
六、学生发展质量监测
建立“德技并修”评价体系,包含专业技能(40%)、职业素养(30%)、创新能力(20%)、社会服务(10%)四项维度。近五年涌现省级技能大赛获奖者47人次,学生创业项目获市级扶持23项。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3000人次,开发《僰苗文化传承》《现代茶园管理》等特色培训课程。承接县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年考评量达1500人次,通过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八、数字化转型探索
建成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实现人脸识别考勤、在线学分银行、虚拟仿真实训等功能。开发“兴文职教”APP,集成课程资源库(含微课1200个)、岗位能力测评等模块,师生月活跃度达92%。
面向“十四五”发展规划,学校正着力推进三方面升级:一是专业群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新增新能源装备维护专业;二是建设省级高水平实训基地,预算投入2000万元;三是深化国际交流,与泰国清迈职业学院达成课程共建协议。通过“内涵发展+外延拓展”双轮驱动,力争打造西部县域职教改革样板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