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泸州纳溪职业技术学校是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坐落于长江上游重要节点城市——泸州市。学校以“服务地方产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宗旨,紧密围绕白酒、化工、机械等区域支柱产业构建专业体系,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截至2023年,学校开设15个中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拥有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与泸州老窖、郎酒集团等3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本地就业占比超70%,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建设
泸州纳溪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84年,2018年被认定为“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4200人,教职工245人。学校配备现代化教学设施,建有白酒酿造、机械加工、电子商务等专业实训室42间,实训设备总值达3800万元。
指标 | 数值 |
---|---|
校园面积 | 120亩(约8万平方米) |
建筑面积 | 6.8万平方米 |
在校生规模 | 4200人 |
教职工总数 | 245人 |
实训设备总值 | 3800万元 |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泸州“白酒产业+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战略,形成“白酒食品、机械制造、现代服务”三大专业集群。其中,酿酒技术、机械加工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与本地龙头企业共建订单班,实现“招生即招工”培养模式。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合作企业 | 实训基地数量 |
---|---|---|---|
白酒食品类 | 酿酒技术、食品生物工艺 | 泸州老窖、郎酒集团 | 5个 |
机械制造类 | 机械加工、数控技术 | 长江机械、川南减震 | 4个 |
现代服务类 | 电子商务、旅游服务 | 京东云仓、泸州文旅集团 | 3个 |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学校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要求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现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5%,“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8%,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45人。
类别 | 人数 | 占比 |
---|---|---|
专任教师 | 185人 | 75.5% |
高级职称教师 | 85人 | 34.7% |
双师型教师 | 191人 | 78% |
企业兼职教师 | 45人 | 18.4% |
四、产教融合实践模式
学校构建“校企双元育人”体系,与泸州老窖共建“浓香型白酒学院”,联合开发《传统酿造技艺》《智能酿酒设备》等特色课程。2022年校企共同完成技术攻关项目5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
合作模式 | 参与企业 | 年度成果 |
---|---|---|
订单班培养 | 泸州老窖、郎酒集团 | 年输送人才200+ |
实训基地共建 | 长江机械、京东云仓 | 设备投入800万元 |
技术协同创新 | 市农科院、酒业研究院 | 专利授权2项 |
五、学生发展质量评估
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89%,本地就业学生平均起薪4500元/月。2023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率92%,其中酿酒工、电工等工种中级证书通过率超行业平均水平15%。
指标 | 2021 | 2022 | 2023 |
---|---|---|---|
对口就业率 | 85% | 87% | 89% |
平均起薪(元) | 4200 | 4400 | 4500 |
证书获取率 | 89% | 91% | 92% |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承接泸州市“白酒工匠”专项培训项目。与西南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合作建立继续教育站点,累计培养大专层次技术人才1200名。
服务项目 | 年度人次 | 合作单位 |
---|---|---|
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 | 1500 | 泸州老窖 |
乡村振兴技能培训 | 800 | 纳溪区人社局 |
学历提升教育 | 300 | 四川轻化工大学 |
七、数字化教学转型成效
学校建成“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6套,疫情期间线上教学覆盖率达100%。2023年获评四川省“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学校”。
项目 | 建设内容 | 应用效果 |
---|---|---|
虚拟仿真实训室 | 酿酒工艺模拟系统 | 实训效率提升40% |
在线课程资源库 | 120门精品课程 | 年访问量15万+次 |
AI教学质量监测 | 课堂行为分析系统 | 教学改进建议采纳率75% |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方向
面对产业升级加速和技术变革深化,学校存在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省外优质企业合作不足等问题。未来将重点推进“三个转型”:从单一技能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型,从传统产教融合向数字化深度融合转型,从区域服务向跨区域协同发展转型。
总结:泸州纳溪职业技术学校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链构建专业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在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方面形成显著优势。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和产教融合模式的持续优化,学校正朝着“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职业技术学校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