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省通江职业高级中学2016(通江职高2016)

四川省通江职业高级中学2016(通江职高2016)

四川省通江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通江职高”)作为川陕革命老区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6年正处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深化阶段。该校以“扶贫济困、技能立校”为核心理念,依托通江县红色文化资源和乡村振兴政策机遇,逐步构建起以现代农业、机械制造、信息技术为主的专业体系。当年在校生规模达3200余人,教职工总数突破20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提升至65%,首次实现县域内中职学校与省内外高校、企业的深度合作。然而,受限于区位经济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学校在实训设备更新、产教融合模式创新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四	川省通江职业高级中学2016

一、基础办学条件与资源配置

2016年通江职高校舍总面积达8.2万平方米,但老旧建筑占比超过40%,实验楼仅配备基础电工、计算机等通用实训室。相比之下,邻区平昌县职教中心通过PPP模式引入企业资金,建成智能化汽车维修实训中心,设备总值达1.2亿元。通江职高当年生均教学设备值为7800元,仅为四川省中职平均水平的62%。

指标通江职高巴中市均值四川省均值
在校生规模3240人4120人5360人
生师比18:116:115:1
设备总值(万元)320045008200

二、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

学校重点建设现代农业技术、机械加工技术、计算机应用三大骨干专业,其中现代农业专业与通江银耳产业联动,开发《食用菌栽培技术》等特色课程。但机电类专业因设备不足,实操课程占比仅35%,低于全省中职45%的平均水平。课程体系中传统文化课程占比12%,显著高于同类院校8%的均值。

核心指标通江职高川东北地区样本校
骨干专业数3个5个
校企合作专业占比28%47%
实践课程占比38%49%

三、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达92%,但硕士及以上学历仅占7%,较全省中职15%的平均水平差距明显。企业兼职教师年授课量约800学时,但稳定性不足,年度流失率达33%。“双师型”教师培养主要依赖寒暑假集中培训,人均年培训时长42小时,低于国家标准50小时要求。

四、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2.3%,其中对口就业率68%,较2015年提升5个百分点。升学群体中90%选择省内高职院校,专业相关度达76%。但就业起薪均值2850元,较全省中职生平均水平低12%。创业率仅1.2%,远低于全国中职3.5%的平均水平。

关键数据通江职高全省中职
初次就业率92.3%95.7%
对口就业率68%78%
平均起薪(元)28503210

五、社会服务能力评估

全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4200人次,但高端技术培训仅占12%。与通江县工业园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年接收实习生800余人次,但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深度不足。社区教育服务覆盖12个乡镇,但数字化资源建设滞后,线上课程仅占培训总量的8%。

六、产教融合实施成效

与18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但深度合作企业仅3家。现代学徒制试点覆盖机械加工专业50名学生,但企业导师月授课量不足10学时。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设备投入总额480万元,但产能利用率不足40%。

七、信息化建设水平

数字化校园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多媒体教室覆盖率78%,但互动教学设备占比仅15%。网络带宽100M,高峰时段访问延迟超行业标准2倍。自主开发校本资源库含课程26门,但年均更新量不足5门。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核心制约因素包括:财政拨款增长率连续三年低于5%,实训设备更新周期长达8年;企业参与动力不足,订单培养学生留存率仅65%;教师企业实践落实率41%,远低于教育部60%的要求。建议构建“政校企”三方成本共担机制,试点混合所有制办学,并依托秦巴山区职教联盟获取资源支持。

通过多维度分析可见,通江职高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传承红色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需在产教融合机制创新、数字化转型、师资结构优化等方面实现突破。未来可重点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深化“专业群+产业链”对接模式,同时争取更多省级专项经费支持,以破解硬件短板与机制障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