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元市工程技工学校是川北地区重要的职业技能教育基地,自1986年建校以来,始终以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为核心目标。学校依托广元市“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构建了涵盖机械加工、电子技术、汽车维修等12个骨干专业的教学体系,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现有在校生规模突破4000人,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8000人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6%以上。通过“一体化教学+企业订单班”模式,学校累计为区域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行业输送技术骨干逾1.2万人,成为川北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人才支撑平台。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广元纺织技校,2008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技工学校,2019年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现占地18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设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信息技术3个教学系部。办学定位聚焦“三个服务”: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服务广元工业发展需求、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形成“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贯通培养体系。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传统优势专业+新兴战略专业”矩阵,重点建设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应用、新能源汽车检测等8个省级重点专业。课程体系采用“三阶递进”模式:第1-2学期夯实文化基础,第3-4学期强化专业技能,第5-6学期实施岗位实训。核心课程引入德国“双元制”标准,开发《智能制造技术》《工业互联网应用》等12门特色校本教材。
专业类别 | 省级重点专业数量 | 市级特色专业数量 | 对口就业率 |
---|---|---|---|
机械制造类 | 3 | 2 | 97.2% |
电子信息类 | 2 | 3 | 95.8% |
交通运输类 | 1 | 1 | 96.5% |
三、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专任教师15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达62%。实施“青蓝工程”培养计划,每年选派20名教师赴德阳、绵阳等地高校进修。聘请中核集团、京东方等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指导”双导师制。近三年教师团队获省级教学能力大赛奖项5项,开发专利技术7项。
指标类型 | 本校数据 | 全省技工院校均值 |
---|---|---|
师生比 | 1:18 | 1:22 |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比 | 41% | 33% |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 | 38% | 29% |
四、教学设施配置
建有智能制造、汽车工程等4大实训中心,实验实训设备总值达3800万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实训室配备ABB、发那科等品牌设备23台套,数控加工车间拥有五轴联动机床12台。与京东方共建“光电显示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图书馆藏书量12万册,数字资源覆盖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平台。
五、就业质量与校企合作
构建“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服务体系,与广元经济开发区签订“人才定制协议”,为京东方、中孚科技等32家企业开展“冠名班”培养。2023届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占比41%,平均起薪达5200元/月。设立“职业发展跟踪系统”,对毕业生进行为期3年的职场适应能力评估。
合作模式 | 参与企业数量 | 年均培养规模 | 顶岗实习留用率 |
---|---|---|---|
订单培养 | 18家 | 600人 | 89% |
工学交替 | 9家 | 320人 | 82% |
现代学徒制 | 5家 | 150人 | 95% |
六、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
实行“军事化+学分制”管理模式,建立包含思想品德、技能水平、社会实践等维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设立“工匠奖学金”,年发放金额超80万元。心理健康中心配备专职咨询师3名,开发“技能成长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校园文化活动形成“技能节”“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项目。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钳工、焊工等18个工种,培训合格率91%。承接广元市“雨露计划”扶贫项目,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360人。与市总工会共建“职工技能提升中心”,开发微课资源200余门。疫情期间为湖北籍滞留学生提供“云培训”服务,参训学员获专项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78%。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布局
当前面临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标准迭代加速、区域产业转型带来专业结构调整压力等挑战。学校启动“十四五”发展规划,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大楼,重点培育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新能源装备维护等新兴专业。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力争三年内实现高级工以上证书获取率突破85%。
广元市工程技工学校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内涵建设,已发展成为川北地区特色鲜明的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未来需在专业数字化改造、国际化合作办学等方面寻求突破,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适配度与贡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