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北川七一职业中学简介(北川七一职中概况)

北川七一职业中学简介(北川七一职中概况)

北川七一职业中学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其发展历程与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紧密相连。作为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援建的标志性项目,学校以“七一”命名,承载着纪念建党精神与灾后教育复兴的双重使命。经过十余年发展,该校已形成以羌文化传承、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办学特色,成为区域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

北	川七一职业中学简介

学校现开设羌绣、旅游服务、机电技术应用等12个专业,其中羌绣专业被纳入国家级非遗传承体系。在校学生规模突破1800人,教职工总数达140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65%。校园占地总面积8.7万平方米,实训设备总值超3000万元,形成“前校后厂”的产教融合模式。通过与京东、比亚迪等企业合作,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本地就业占比达72%,为北川及周边地区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

作为羌族自治县唯一的职业中学,该校在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职教体系融合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其“非遗+职教”的探索不仅为羌文化延续提供载体,更通过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等机制,构建起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对接。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北川七一职业中学始建于2009年,直接源于汶川地震后的教育重建需求。原北川职业中学在地震中损毁严重,新校由华侨基金会全额援建,2010年9月正式招生。

时间节点重大事件
2009年国务院侨办牵头启动援建项目
2010年新校区落成并首次招生
2015年获批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2021年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案例

学校定位为“民族地区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重点服务川西北高原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需求,形成“文化传承+技术教育”双核驱动模式。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现有专业覆盖二产、三产领域,其中羌绣、民族旅游、现代农业等特色专业占比40%。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拓展选修”架构,融入羌族文化元素。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校企合作企业
民族文化类羌绣设计与工艺北川羌绣协会
信息技术类电子商务京东西南分公司
装备制造类数控技术应用绵阳长鑫机械
  • 开发《羌族图案设计》《羌寨导游实务》等校本教材
  • 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企业导师占比30%
  • 设立“羌绣大师工作室”,年均孵化创业项目20个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教职工140人中,高级职称占比38%,硕士以上学历教师22人。通过“高校进修+企业实践”双轨培养机制,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
正高级教师128.6%
“双师型”教师9366.4%
企业兼职导师4532.1%

教学资源方面,建有羌文化数字展馆、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等12类实训场所,设备总资产较2015年增长240%。

四、学生培养与就业质量

近三年毕业生累计4236人,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3%。本地就业学生中,62%进入文旅、农业等领域。

年份毕业人数升学率本地就业占比
202181528%65%
202292035%68%
2023104042%72%
  • 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立“3+2”贯通培养机制
  • 开展“羌绣扶贫”项目,带动200余户家庭年均增收3.6万元
  • 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17项,省级奖项89项

五、民族文化传承创新

将羌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非遗保护+创意设计+产业转化”链条。羌绣专业学生作品年产值超800万元,远销海外20余国。

文化项目参与学生数成果转化量
羌绣技艺320人/年1.2万件/年
莎朗舞蹈180人/年省级展演15次
羌族建筑测绘60人/年建立数字模型库

开发《羌族文化读本》等教材,举办“羌山匠谷”创新创业大赛,推动传统工艺现代化转型。

六、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与京东、比亚迪等企业共建“订单班”12个,实现招生即招工。校内设立“京东客服实训中心”,年承接业务量超50万单。

合作模式参与企业年度收益
生产性实训基地绵阳麦思威尔电子设备投入300万元
现代学徒制试点九洲集团联合培养83人/年
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级焊工大师李伟攻克技术难题17项

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匹配度达92%。

七、智慧校园建设

投入1200万元建成数字化校园,实现5G网络全覆盖。开发“羌职在线”学习平台,积累优质课程资源2300课时。

建设项目覆盖范围应用成效
虚拟仿真实训室机电、汽修专业降低实训成本40%
AI教学质量监测系统全校课堂异常行为识别准确率91%
数字孪生工厂智能制造专业群缩短技能掌握周期30%

疫情期间开展直播教学1260课时,学生满意度达94.5%。

八、社会服务与辐射效应

年均开展社会培训6000人次,涵盖羌绣、电商等技能项目。与云南怒江、甘肃陇南等地职校建立帮扶机制,输出教学模式8套。

服务项目覆盖人群经济效益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200人/年带动人均年增收2.4万元
东西协作扶贫山东临沂职校师生交流培训320人次
国际文化交流海外华裔青少年体验活动45场

学校被列为“全国职业教育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其经验被写入《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

北川七一职业中学通过十五年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从灾后重建学校到区域职教标杆的蜕变。其以民族文化为内核,以产教融合为路径,构建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范式。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合作等方面持续突破,进一步强化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战略能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