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溪职业技术学校小小松老师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创新型教师,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能力在师生中树立了良好口碑。她擅长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通过项目化课程设计和企业真实案例引入,显著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在信息化教学方面,她率先探索虚拟现实(VR)技术在专业课中的应用,开发了多个沉浸式教学模块,使复杂技能点更易被学生掌握。其指导的学生团队多次在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个人也荣获“四川省职业院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尤为突出的是,她主导构建的“校企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标准、共建实训基地,有效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周期。在教学管理上,她推行“过程性评价+增值评价”体系,关注学生个体成长轨迹,相关经验已被纳入学校教学质量改革典型案例。
一、教学创新实践
小小松老师突破传统职教教学模式,构建“三维一体”课程体系:
创新维度 | 具体措施 | 实施效果 |
---|---|---|
教学方法 | 采用“任务驱动+翻转课堂”组合模式 | 学生自主学习时长增加40%,课堂参与度提升65% |
技术应用 | 引入VR设备模拟汽修故障诊断场景 | 实操考核优秀率从58%提升至82% |
评价体系 | 建立包含企业导师的多元评价机制 | 用人单位满意度由79%提高至93% |
二、课程建设成果
主导开发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获得省级精品课认证,其课程架构具备显著特色:
课程模块 | 传统模式 | 创新模式 | 改进成效 |
---|---|---|---|
理论授课 | 纯课堂讲授 | 线上微课+线下研讨 | 知识留存率提升28% |
实训环节 | 单一车型拆装 | 多品牌对比实训 | 故障诊断准确率提高35% |
考核方式 | 终结性考试 | 过程性积分+项目答辩 | 综合成绩区分度提升42% |
三、学生发展指导
通过个性化职业规划辅导,实现学生成长路径精准定位:
指导类型 | 实施方式 | 跟踪数据 |
---|---|---|
技能竞赛 | 组建专项训练营,实施“教练+技师”双辅导 | 近三年指导学生获省级奖项17项 |
创新创业 | 开展“创客空间”孵化项目 | 学生创业项目落地率达68% |
升学就业 | 建立“职业锚”测评系统 | 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提升至91% |
四、校企合作机制
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形成“四共”协同育人模式:
- 共建课程标准:联合丰田、比亚迪等企业制定12门课程规范
- 共育师资队伍:企业技术骨干驻校授课达120课时/年
- 共享实训资源:校企共同投入建成智能网联汽车实训中心
- 共促就业对接:订单班学生留用率连续三年超95%
五、信息化教学能力
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教学资源建设成果突出:
资源类型 | 建设数量 | 应用范围 |
---|---|---|
虚拟仿真课件 | 42个专业模块 | 覆盖85%实践课程 |
在线题库 | 3600+道动态试题 | 支持5种难度分级 |
微课视频 | 260个知识点解析 | 总播放量超50万次 |
六、教学研究水平
近五年教研成果呈现跨越式发展:
- 主持市级课题《职业院校“岗课融通”教学改革实践》
- 参与开发国家规划教材《新能源汽车构造与维修》
-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其中3篇被CSSCI收录
- 获全国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2022年)
七、社会服务贡献
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
服务类型 | 年度数据 | 社会效益 |
---|---|---|
技术扶贫 | 培训凉山州职教教师230人次 | 助力当地建成2个标准化实训基地 |
社区教育 | 开展公益讲座18场,受众超3000人 | 普及汽车养护知识覆盖率提升40% |
横向课题 | 承接企业技改项目6项,到账经费85万元 | 解决生产线技术难题23项 |
八、个人专业发展
持续完善知识结构,构建多维能力体系:
- 取得新能源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资格认证
- 完成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行动导向)培训
- 入选教育部“职教国培”专家库成员(2023年)
- 获得“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通过系统化创新实践,小小松老师构建了具有推广价值的职教改革范式。其“技术赋能+精准施教”的核心理念,不仅提升了课堂教学效能,更为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在产业升级背景下,这种深度融合行业需求、注重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教育模式,正在产生越来越广泛的辐射效应。未来随着数字技术在职教领域的深度渗透,其开创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望在更大范围内推动职业教育质量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