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冶金专业(乐山职院冶金)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冶金专业(乐山职院冶金)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冶金专业依托川内钢铁产业优势,构建了“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特色培养体系。作为四川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该专业聚焦钒钛钢铁深加工、智能制造等方向,形成“基础夯实+技能强化+创新拓展”三阶递进课程体系。现有校内实训基地面积超3000㎡,配备金属加工、材料检测等8类实训室,与攀钢集团、德胜钒钛等企业共建校外实训点12个。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2%,企业满意度超90%,在西南地区同类高职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乐	山职业技术学院冶金专业

一、专业定位与产业契合度

该专业紧密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先进材料产业集群,重点服务钒钛钢铁、新能源材料产业链。通过“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将教学标准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课程内容覆盖选矿技术、火法冶炼、质量检测等核心环节。

对比维度乐山职院冶金专业同类高职均值本科院校(材料类)
区域产业匹配度94%课程对接钒钛钢铁产业78%通用性课程65%理论化课程
实践教学占比58%42%30%
双师型教师比例82%67%45%

二、课程体系架构

采用“平台+模块”课程结构,设置金属材料基础、冶金物理化学等专业平台课,搭配转炉炼钢、连铸工艺等方向模块。引入1+X证书标准,将有色金属冶炼、材料检测等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教学。

课程类型核心课程课时分配考核方式
专业基础课冶金原理/金属材料学160课时理论+实操
核心技术课炼铁工艺/轧钢技术240课时项目化考核
拓展课程智能冶金技术/3D打印80课时作品评审

三、师资队伍结构

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43%,硕士以上学历达75%。聘请企业技术总监8人组建产业教授团队,形成“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导师”三级梯队。近五年完成省级教改项目3项,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5部。

师资指标乐山职院行业平均标杆院校
教授/副教授比例39%28%52%
企业实践经历教师89%65%78%
纵向科研项目数14项8项25项

四、实训条件建设

建成“虚拟仿真+实景操作”实训体系,配置火法冶炼VR实训系统、金相显微互动教室等数字化设备。与攀钢联合打造“钒钛冶炼实训中心”,实现从原料制备到产品检测的全流程实训。

实训类别设备价值实训项目年均使用频次
基础实训860万元矿物破碎/熔炼基础2.3万次
专项实训1200万元转炉模拟/连铸控制1.8万次
虚拟仿真380万元高炉三维建模/质量诊断1.5万次

五、产教融合机制

实施“双主体”育人模式,与德胜钒钛共建“钒钛学院”,开展“2+1”分段培养。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比例达60%,设立“攀钢奖学金”覆盖80%在校生。近三年产生技术革新成果17项,转化经济效益超千万元。

  • 现代学徒制班级:年均培养120人,留用率91%
  • 订单班企业:涵盖川内60%钢铁企业
  • 技术攻关项目:年均解决生产难题23项

六、学生发展路径

构建“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学历提升”三维发展通道。近三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9项,省级奖项42项。与四川大学等本科院校搭建“专升本”直通车,年均升学率18%。毕业生5年内晋升管理层比例达34%。

发展指标2020届2021届2022届
就业起薪4820元5180元5560元
对口就业率89%92%94%
创业率2.1%3.5%4.2%

七、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三年横向课题经费达480万元,承担企业技改项目37项。建成“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市级科研平台,开发低品位矿石冶炼技术使原料利用率提升12%。年培训企业员工超2000人次,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8期。

  • 专利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3项
  • 标准制定:参与行业标准修订5项
  • 技术服务:年均产生经济效益1500万元

八、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三方评价+持续改进”机制,引入麦可思第三方评估。关键指标动态调整,如根据企业反馈增加智能制造课程权重15%。推行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形成年度质量报告并向社会公开。

质量指标2022年数据2021年数据提升幅度
企业满意度92.5%89.3%+3.2%
核心课程优质率88%79%+9%
毕业生三年留存率68%62%+6%

该专业通过深度产教融合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实训条件、师资结构、就业质量等方面形成显著优势。未来需进一步加强智能化冶炼技术课程开发,提升科研反哺教学能力,持续优化“岗课赛证”融通机制,以更好适应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发展趋势。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