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校区专业(成都工贸校区专业)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校区专业(成都工贸校区专业)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成都市重点打造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校区专业布局紧密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了“双核驱动、多维协同”的办学格局。主校区位于龙泉驿区,依托汽车制造、智能制造等产业集群,重点建设装备制造类专业群;郫都校区则聚焦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两校区通过“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精准定位,构建了涵盖机械、电子、信息技术、财经商贸等领域的40余个高职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12个,形成“智能制造+现代服务”双轮驱动的专业体系。

成	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校区专业

学院通过“校中厂、厂中校”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与京东方、一汽丰田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18个,开发定制化课程包32套,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高度契合。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其中80%以上进入成都本地产业链企业,彰显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价值。

一、校区布局与专业结构对比

校区地理位置核心产业辐射重点专业集群实训基地数量
龙泉校区龙泉驿区车城大道汽车制造、轨道交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工程12个(含3个国家级实训中心)
郫都校区郫都区科创新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设计、智能医疗设备技术8个(含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新都校区新都区工业开发区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管理、跨境电商运营6个(含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二、专业设置与产业匹配度分析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对应产业领域人才供需比校企合作企业数
智能制造类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1:4.223家(含西门子、哈工大机器人)
电子信息类物联网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智能终端产业1:5.718家(含华为、京东方)
现代服务类会计信息化、旅游管理生产性服务业1:3.815家(含携程、普华永道)

三、实训资源配置效能对比

指标类型龙泉校区郫都校区新都校区
实训设备总值(亿元)4.23.11.8
企业捐赠设备占比35%28%20%
生均实训工位1.51.21.0
年实训耗材费用(万元)850620430

四、师资队伍结构特征

学院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通过“校企双聘”机制构建复合型师资队伍。截至2023年,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比例达78%,高级职称占比36%,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达65%。特别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专业,组建了由“技能大师+企业工程师+青年教师”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

  •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
  • 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4个
  • 企业特聘技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22%

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院构建“岗课赛证”融通培养体系,推行“1+X”证书制度。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为例,实施“三阶段递进式”培养:

  1. 基础能力层:校内虚拟仿真平台完成核心课程学习
  2. 专项技能层:企业轮岗实训掌握岗位操作规范
  3. 综合应用层:参与真实项目研发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该模式使毕业生平均获证时间缩短至1.5年,“1+X”证书获取率达92%。

六、产教融合平台建设

学院打造“三级联动”产教融合体:

  • 校级层面:与成都经开区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年承接企业技术攻关项目23项
  • 专业群层面:电子信息专业群联合华为建成“光通信技术研发中心”
  • 课程层面:开发《智能产线运维》等12门岗课融通教材

近三年累计产生技术成果转化收益超1500万元,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比例达75%。

七、毕业生发展质量追踪

评价维度2021届2022届2023届
毕业半年内就业率95.3%96.1%96.7%
专业对口率81.2%83.5%85.1%
起薪平均值(元)482051505380
雇主满意度92.4%93.7%94.5%

八、国际化教育实践探索

学院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进国际化进程:

  • 课程共建:与德国SBA学院联合开发“工业4.0标准课程”6门
  • 师生交流:年均选派50名学生赴海外实习,接收“一带一路”留学生120人次
  • 标准输出:为老挝国家职业学院提供教学资源包,包含12个专业标准

现已形成“中文+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覆盖东盟、中东欧等15个国家。

通过多维度的系统化建设,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的深度耦合,构建了“教学-实训-研发-创业”四位一体的育人生态。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前瞻布局新兴专业,持续提升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能级。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