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广元中核技师学院(广元中核技校)

广元中核技师学院(广元中核技校)

广元中核技师学院是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技工院校,依托中国核工业集团背景,以培养高端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学院聚焦核能、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构建了“工科为主、多专业协同”的办学体系,形成“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鲜明特色。作为西南地区核工业技术人才重要输出基地,学院与中核集团、广元市政府及多家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打造“订单式培养+实训基地”模式,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硬件设施方面,建有核能仿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实训中心等现代化教学场景,师资团队中高级职称占比超4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5%。学院通过“技能竞赛+学历提升”双通道机制,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路径,在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数量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广	元中核技师学院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广元中核技师学院前身为1996年成立的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公司技工学校,2012年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升格为技师学院,2018年由中核集团与广元市政府共建成为区域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发展阶段 关键事件 办学属性转变
1996-2008年 隶属核建集团,开展技工教育 行业定向培养阶段
2009-2017年 获批省级重点技校,开设核电专业 专业化转型阶段
2018年至今 政企共建,纳入国家高技能人才计划 产教融合深化阶段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院现设5个二级学院,覆盖核工程、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形成“核电技术+智能装备”双主线专业群。核心课程采用“理论+实操+虚拟仿真”三维教学模式,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库。

专业大类 代表专业 校企合作企业 实训设备价值
核能技术类 核电站设备维护、核化工工艺 中核集团、秦山核电 8600万元
智能制造类 工业机器人应用、数控加工 京东方、格力电器 6200万元
信息技术类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运维 华为技术、中兴通讯 4800万元

三、师资力量与科研能力

学院实施“双百工程”人才计划,通过企业技术骨干与高校教授双向流动机制优化师资结构。现有专任教师236人,其中高级职称89人,拥有“核级焊工”“工业机器人专家”等特殊技能认证教师42人。

师资类型 人数 占比 代表性成果
企业兼职导师 158人 36.2% 参与编写《核电站检修规程》行业标准
博士/硕士 97人 22.1% 发表核工程领域SCI论文27篇
高级技师 121人 27.8% 获国家级技能大师称号3人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体系

学院建有国内首个“核岛模拟实训舱”和“智能工厂实训中心”,实训场所面积达3.2万平方米。创新“三级递进”实训体系:基础技能训练→专项技术强化→综合项目实战。

  • 核能实训中心:包含反应堆模拟操作系统、核级管道焊接实训室
  • 智能制造实训中心:配备工业级六轴机器人、3D打印研发中心
  • 信息安全实训室:模拟电力系统网络攻防场景

五、校企合作与就业质量

学院与中核集团下属23家单位签订“订单+联合培养”协议,建立“招生即招工”机制。近三年毕业生进入国企比例达71.3%,平均起薪高于四川省技工院校均值28%。

就业指标 2020届 2021届 2022届
对口就业率 92.6% 94.1% 95.3%
国企就业占比 68.2% 70.5% 71.3%
平均月薪(元) 5820 6150 6480

六、技能竞赛与创新能力

学院推行“赛教融合”机制,将技能竞赛标准融入课程考核。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奖项17项、省级奖项89项,其中核电设备检修项目实现全国技能大赛“三连冠”。

  •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核设备智能诊断项目一等奖
  • 2022年四川省工业机器人大赛:包揽前三名
  • 2023年全国青年职业技能赛:网络安全攻防项目银奖

七、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学院面向广元市主导产业开展“技能扶贫+定向培养”项目,累计为贫困地区培训技术骨干1200余人。承接中核集团西部片区员工技能提升培训,年培训量超3000人次。

服务类型 年度数据 社会效益
新型学徒制培训 860人/年 缓解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
退役军人技能培训 217人/年 助力军地人才融合发展
社区技能公益课 132场次 提升城乡居民就业能力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方向

面对新能源产业变革,学院正推进“双核驱动”战略:一方面深化核技术专业群建设,另一方面拓展氢能、储能等新兴专业。计划投资2.3亿元建设“零碳校园”和“数字孪生实训基地”,力争跻身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序列。

广元中核技师学院通过政企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核工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其“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精准定位、“教学工厂”式的实训模式以及“技能+素养”双维培育路径,为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随着“双碳”战略推进和西部大开发深化,学院在核能技术研发、绿色技能人才培养等领域有望发挥更大作用,但需持续加强跨学科专业建设能力和国际化合作水平。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