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北川县职业技术学校(北川职教中心)

北川县职业技术学校(北川职教中心)

北川县职业技术学校是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承载着区域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使命。学校始建于1984年,历经多次灾后重建与资源整合,现已形成以羌族文化传承、现代农业技术、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特色办学体系。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配备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并与省内外3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通过“产教融合+民族特色”的双轮驱动模式,累计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5000人,本地就业率达78%,成为川西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支点。

北	川县职业技术学校

一、地理位置与基础设施

学校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地处成渝经济圈与九寨沟旅游环线交汇处,地理坐标东经104.4°,北纬31.8°,海拔600米。校园依山而建,采用羌汉结合的建筑风格,主体建筑抗震等级达8级标准。

类别参数
占地面积120亩(含实训基地30亩)
建筑面积48,000㎡(教学区25,000㎡,生活区23,000㎡)
实训设备总值3800万元,涵盖数控加工、电子电工等8大类
图书馆藏书6.2万册(含数字资源1.2TB)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民族文化+现代技术”的特色专业集群,重点建设羌绣工艺、现代农业技术、机电一体化三大省级示范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拓展模块”的三级架构,实行学分制管理。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认证资质
民族文化传承羌绣设计与工艺省级非遗传承基地
现代农业技术茶叶种植与加工国家农村振兴重点专业
先进制造数控技术应用1+X证书试点
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华为ICT学院合作专业

三、师资力量结构

现有教职工146人,其中专任教师122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8%。通过“校企互聘”机制引进企业技术骨干24人,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指导”的复合型团队。

教师类型人数占比
正高级职称1812.3%
副高级职称4228.8%
硕士研究生3523.9%
企业兼职教师2416.4%

四、学生培养与就业质量

近三年年均招生规模稳定在1200人左右,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保持在82%以上。通过“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模式,与京东方、比亚迪等企业共建人才培养通道。

年度招生人数毕业去向
20211235人直接就业58%,高职升学37%,自主创业5%
20221180人直接就业61%,高职升学34%,其他5%
20231310人直接就业63%,高职升学32%,其他5%

五、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学校构建“四阶递进”合作体系:从认知实习(1学期)到跟岗实训(3个月),再到顶岗实习(6-12个月),最终实现定向就业。与绵阳京东方光电共建“光电技术学院”,实行“2+1”分段培养。

  • 合作企业类型:制造业(45%)、信息技术(28%)、服务业(27%)
  • 实训基地共建:校中厂3个、厂中校5个
  • 典型项目:羌绣数字化设计中心、智慧农业物联网实验室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3000人次,覆盖羌绣技艺、电商运营等20余个领域。承接东西部协作扶贫培训项目,累计为云南、甘肃等地培养技术骨干460人。

培训项目年培训量获证率
羌绣技艺传承800人92%
农机操作维护650人88%
电商直播运营520人85%
养老护理员480人90%

七、挑战与发展瓶颈

当前面临三大核心挑战:一是高端实训设备更新资金缺口达1800万元;二是“双师型”教师结构性短缺,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三是县域产业升级与专业动态调整存在时间差。

  • 设备更新需求:智能制造实训中心需追加投资800万元
  • 师资缺口:新兴专业教师缺口率达40%
  • 产教融合深度: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比例不足35%

八、未来发展规划

“十四五”期间将实施三大战略:投资5000万元建设产教融合园区,重点打造羌文化数字创意中心;深化与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3+2”贯通培养;建设省级乡村振兴培训基地。预计到2025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突破2000人,社会培训量提升至5000人次/年。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