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大英有几所职业学校(大英职校数量)

大英有几所职业学校(大英职校数量)

大英县作为四川省遂宁市下辖的县级行政区,其职业教育体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公开信息整合,大英县现有职业院校数量及类型呈现多元化特征,涵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及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不同层级。从办学主体看,既有政府主导的公办院校,也有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大	英有几所职业学校

截至2023年,大英县已形成以大英县职业技术学校为核心,大英县技工学校为补充,盐化工业园区培训中心为产业服务支撑的职业教育网络。三所主要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分别聚焦于现代制造、化工技术、电子信息等领域,累计开设专业方向超20个,年均培养技能人才3000余人。值得注意的是,县域内职业院校与本地盐化工、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形成深度联动,通过“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等模式实现校企资源互通。

从区域教育布局来看,大英职业教育资源分布呈现“一核多点”特征,核心校区集中在县城主城区,同时在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区设有教学点或实训基地。这种布局既保障了基础文理学科的教学需求,又能满足新兴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定制化培养要求。然而,相较于东部发达地区,大英职业教育仍存在高级别实训设备不足、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偏低等问题,亟待通过产教融合深化和政策支持加以突破。

大英县职业院校基础信息对比

院校名称办学性质主管部门在校人数占地面积
大英县职业技术学校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大英县教育局约2800人120亩
大英县技工学校公办技工院校遂宁市人社局约1500人80亩
盐化工业园区培训中心政企合作培训机构园区管委会-40亩(含实训基地)

专业设置与产业匹配度分析

大英县职业院校的专业布局紧密围绕本地产业结构展开。以大英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其重点建设的化工工艺、机械制造、旅游服务三大专业群,直接服务于县内盐化工、装备制造、文旅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该校与四川久大盐业、盛马化工等龙头企业共建的“厂中校”模式,使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2%。

相比之下,大英县技工学校更侧重于电工电子、汽车维修等通用性技能培养,其省级重点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护”与射洪锂电产业园形成人才输送通道。而盐化工业园区培训中心则聚焦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年均开展高压焊工、化工总控工等短期培训超2000人次,有效缓解了园区企业用工荒问题。

师资结构与教学质量对比

核心指标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行业均值(四川)
双师型教师占比68%52%61%
本科以上学历教师89%76%82%
师生比1:181:221:19

数据显示,大英县职业技术学校在师资质量上领先于同级院校,其通过“高校教授驻校指导+企业工程师兼职授课”的双轨制模式,显著提升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度。但两校均面临高级技师短缺问题,特别是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具有行业认证的专家型教师缺口达40%以上。

实训设施与产教融合实践

县域内职业院校近三年累计投入1.2亿元用于实训基地升级。其中,职业技术学校建成的化工仿真实训中心配备DCS控制系统、精馏实操装置等先进设备,其技术标准达到省内同类院校前列。该校与京东方成都基地合作的“智能工厂”实训室,更是引入工业4.0标准的生产流水线,为机电类专业学生提供真实生产环境。

在产教融合机制创新方面,大英探索出“三共四定”培养模式:即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共组教学团队,定培养目标、定教学内容、定考核标准、定就业岗位。该模式使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比例提升至75%,学生顶岗实习津贴平均达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

就业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

评价维度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
初次就业率94.3%88.7%
本地就业占比71%63%
平均起薪(元)38203580

就业数据显示,大英县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川就业比例高达89%,其中七成以上进入县域重点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学历证书+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使学生获取中级工证书的比例达91%,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两校年均为社会培训超5000人次,涵盖新型职业农民、退役士兵等群体,但高端培训项目如工业机器人编程等仍依赖外部资源输入。

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 设施迭代压力:现有实训设备更新周期长达8年,难以匹配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教学需求
  • 师资结构矛盾:企业兼职教师稳定性不足,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引进困难
  • 专业动态调整滞后:县域产业升级速度与专业设置优化存在时间差,如锂电材料相关专业建设迟缓
  • 校企协同深度不足:多数合作停留在浅层顶岗实习,联合技术研发占比低于15%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构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生态体系: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5G通信、绿色化工等紧缺专业建设;建立企业技术骨干到校任教的激励机制;推动院校资源向乡镇延伸,建设乡村振兴技能驿站;探索长三角地区职业院校的“飞地合作”模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通过系统化改革,大英县职业教育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